中安在线1月26日报道 日前,四川巴中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每个月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或成长地的村或社区,住两天以上,加强同父老乡亲的感情交流、工作联系,并要向所在单位写个人心得体会。此举一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不久前召开的巴中市第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一些边远的农村代表、教师代表反映,现在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多起来了,一些乡镇干部只工作半天,群众有事找不到人。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来去匆匆,蜻蜓点水。
基层的呼声引起了高度重视。巴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领导干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的通知》:市级机关的每季度回乡不少于3个工作日,县(区)机关的每月回乡不少于2个工作日,出生地或成长地不在巴中市内的领导干部也要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基层作为长期的联系点;工作重点是做好政策宣传、调查实情、结对帮扶、化解矛盾、促进发展。
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县处级领导干部由市直机关工委分人建立专门档案,包括回乡工作民情日记、回乡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内容;科级领导干部由市级各部门分人建立专门档案。同时,还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考核、表彰奖励、业务培训等配套制度。
《通知》解释,人们对出生地或成长地,一般有较深印象、较深了解、较深厚的感情,回乡开展群众工作,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人缘优势、血缘优势,能较好地融入群众。同时,群众对当地出生或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知根知底,认同度高,容易说真话、讲实情。
碰撞 有利于增进感情了解实情
为什么我们一些干部与老百姓的关系不融洽、不和谐呢?问题不在于老百姓,而在于我们的干部。我们疏远了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会疏远我们。回乡就是要增进干部和老百姓的感情。
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
以前逢年过节才回次老家,都来去匆匆,很少走访交谈。这一要求让我们沉下去,容易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容易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平昌县委干部王宗才
贴近基层不能靠强制命令
下基层何必非要回老家,其他地方和家乡一样需要关心,要是领导干部趁机把项目、政策都集中到自己的家乡,会不会引起不公平?
巴中市政府一名姓李的干部
重要的是通过完善的机制使干部下基层变成一种自觉、习惯的行为。制度规定得再刚性,如果干部不带着真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应付,那这项制度就没有意义了。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家胡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