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们要防患假先知,他们披着羊皮到你们这里来,实际上却是残暴的狼。”上海世博会还没有开幕,一些人就算起了“世博这本账”。要算账,谁也干涉不了,但不能无中生有,充当“假先知”。让我会联想到《圣经》中的这一比喻,是在读了《世博这本账》这篇报道而产生的。
该报道的“最大卖点”就是“上海4000亿办最贵世博会”。报道是凭什么说的呢?读了全文,才知是报道者自己推算出的。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俞正声曾在一个场合表示,‘要看这个账怎么算了。’俞正声解释说,‘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轨道交通。明年(2010年)4月份,我们轨道的交通将通车420公里,如果1公里算6个亿的话,就是将近3000亿了。’”请看,即使是按这话“定论”,怎么也不能认定“世博会投资4000亿”。问题还在于该报道在“核心提示”例举了几届亏损的世博会,有意无意地把“亏损”和“最贵”捆绑在一起。这就是一个什么心态问题了——“是羊,还是狼”?
为什么说这篇报道者有心态问题?一是看这篇报道的立脚点。这是报道的目的。该报道的全部立脚点在于“上海世博会是最贵的”,而这个“贵”却是浪费的缘故。我何以推出这样的结论?请看报道的“核心提出”的第一句话,也是就“引言”中说:“这天一早,当小刘走到浦东南路公交车站时,发现带有LCD显示屏的公交车站一侧又建了一个新的公交站,而原来那个LCD车站就要被拆除。”然后笔锋一转:“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3亿美元;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这样的文字想表达什么“主题”,谁也不是傻瓜——谁看不懂?那就是要说明,“亏损”就是因为浪费。这样的“导读”居心何在?
说心态有问题其二是看这篇文章的内容组织结构。应当说,这篇报道的逻辑结构是混乱的。由于是怀着不正常的心态在“写作”,组织结构难免也会错乱。比如,报道的第一部分,以一个“LCD显示屏的公交车”的“重建”为由头,本意就是想说明“世博浪费”,但报道接下来的是“上海市市长韩正在1月31日透露,‘(世博会)场馆建设总投资控制在180亿元以内,营运总费用预计将达到106亿元。’”这明明是两码事。公交车站怎么算成“世博会场馆建设”?报道者却一定要把两者扯在一起,其目的无非是想把读者的“思路”拉向“世博会场馆建设,也是浪费”。这是多么恶劣的“写法”?
说心态有问题,还在于第三点,报道中所引的“数字”“亏损”,基本上都是出自“民间机构”,或者是海外媒体的报道。一个严肃的“世博会之账”,能以这样的“消息来源”作为依据吗?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全文罗列了众多世界各地举办过世博会城市的“亏损清单”,但却没有提供那些亏损城市是怎么算“世博账”的。大家知道,各国的国情是不一样,举办世博会的运作体制也不尽一致,比如有的城市主要是“民办”,或者官方和民间相结合。总之各国在举办世博会的方式(投资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想必各自的账也都有各自的算法。今天,我们自己的媒体不加以区分,一概“拿来”套算——方式错了,账还能算对吗?
诚然,作为一个信息公开的民主法制国家,我们确实需要把世博会的账公布于众,让民众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但账怎么算,即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算账,必定会算出不同的“数字”。众所周知的一些“经济统计”,就是因为某些人以一种“数字政绩”的心态来算,结果是假数字。这不仅在中国,外国人也会这样的。去年美国在金融危机时,他们那里不是也有一些银行“做假账”,甚至得到了政府中某些官员的“默认”,不也是一种“骗世人”的心态在作怪吗?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出现这篇《世博这本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读者判断,也造成负面影响。但事实总是事实,我们不怕人家胡说八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以平实的心态,或者是以一种爱国情怀来算“世博这本账”,就不会“与事实不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