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就“三农”问题发出的第七个“一号文件”,一以贯之地体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重视。
中央领导集体接力,把化解“三农”问题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取得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村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尽管其间有小的波折,但从未由于“三农”因素而拖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8亿农民的大国来说,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这30余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定期召开重要会议、下发文件、作出决定,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从1982年~1986年,每年新年伊始,农村问题在中央文件中均列榜首,5个“中央一号”文件,就解决农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成为名副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的行动指南。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更是不断加大。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又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5个方面解决“三农”新问题。新华社发
积极引导农民跨入市场经济的行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区、市讨论和试行,并强调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次全会闭幕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精神,从价格、税收、信贷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调整了农业政策,适当地放宽了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这些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已经否定了以往“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的错误观念,逐步萌发并承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村的形势越来越好。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