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3月2日电(记者马扬)“我们每天都能通过劳动挣到钱,还能一起聊天、交流,心里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3月1日,春节刚过,吉林省延吉市新兴街道70岁的孙玉莲大娘家又聚满了人。十几名身着朝鲜族服装的中老年妇女,在教师严粉丹的指导下,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一边认真地制作着“金达莱”绢花,一边开心地聊着天。
这是普通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这十几人又开始了工作生活。她们中,有的人身体有残疾,有的人体弱多病,有的人年事已高,然而,却丝毫不影响工作和心情,“一个月最少也能挣1000多元钱。过去只能靠低保生活,现在不一样了”。48岁的残疾人金美花微笑着说。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真正使区域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延吉市新兴街道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最终选择了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将街道创业与朝鲜族的“金达莱”文化品牌结合起来,通过开办“无围墙工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街道创业之路。
“金达莱是我们延吉的市花,也是我们朝鲜族心中的英雄花、团结花,是用来凝聚人们意志和力量的一种载体。每年当地对金达莱手工花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项目作为突破口。”新兴街道党工委书记申善美说。
一双手,一门技术,一些原材料,一种手工制品。无须投资,无风险,不离家门和家乡,又无年龄学历的限制,“无围墙工厂”的建议一提出,就得到了社区业户的积极响应。
“我年纪大了,子女又都出国打工了,平时想找点事做做,更想找人说说话。”孙玉莲告诉记者,街道提出了“金达莱”计划,她立刻积极响应,把自家的房子让出来,成了社区的绢花制作点,“每天又能聊天,又有钱挣,真是开心呢。”
由于是统一组织订单,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回收产品,统一销售,社区很多老人和残疾人,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来。目前,已有100多名老人、300多名低保户和残疾人参加了培训。
“我原来一直是街道帮扶的贫困户,现在我3个月就挣了3200多元钱,真高兴。”金美花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双腿残疾她啥活也干不了,觉得活着没啥意思。现在自己每个月都有收入,感到生活很有意义。
“产品销路可好了,都到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了。”申善美告诉记者,2009年5月,街道投入近30万元,先后成立了“金达莱”手工艺编花培训基地,注册了工艺专利,对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完善,逐步形成了“学校+公司+基地+居民”的发展模式。如今,产品已经由最初单一的以花分类,金达莱、梅花、牡丹3大类21个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以金达莱花为主体的礼品、胸花、文具、室内外装饰用品等12大类、400多个品种。经过培训,已经有2700多人初步掌握了手工编花技能,免收技能培训学费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