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万亿GDP省份增至14家,GDP含金量相当于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
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的2010年地方“两会”上,各省(区、直辖市)2009年的“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大多数省份2009的GDP增速超出预期,万亿GDP成员增至14家。在华丽数字的背后,这些GDP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呢?
GDP三分之二为投资拉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较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占当年GDP的比重也上升至67%,意味着仅仅投资就占据了GDP的2/3。
据了解,受巨额投资的驱动,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使资金和能源造成极大浪费。加上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着“时滞”,投资过热问题没能及时抑制。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局面。
GDP里应有哪些“含金量”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表示:现在的GDP在统计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消耗并没有考虑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DP的含金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指标就是居民收入。”而到底居民收入占GDP的多少才算合理?
“中国居民收入占GDP的40%,剩下的60%是非居民收入。比较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居民收入占GDP的60%。”袁钢明介绍说。
上海GDP含金量最高
那么,我们怎样能计算出GDP的含金量呢?
杨开忠提供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
根据杨开忠提供的计算公式,全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排名前十依次为:上海、北京、海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并列第8)、广东(并列第8)、重庆、贵州。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
争议GDP
GDP反映的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社会角度看,GDP将好的、坏的产出一视同仁的算在经济指标之中。例如,教育、服务青少年、老年人的劳务所得,与制造武器、香烟等具有同样的价值。尤其是它把有损国民福利的‘非法生产’隐性地内含于社会财富之中。”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副教授曹立村认为。
目前,中国GDP核算采取分级核算体制,存在地区GDP核算易受地方干预等弊端,地方GDP之和常常大于全国核算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将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DP方案。
GDPW或可取代GDP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表示,在衡量经济增长方面,采用GDPW(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比采用GDP指标,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目标。
所谓GDPW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福利总值。
国内生产福利总值=国内生产正福利价值-国内生产负福利价值=现行GDP+正内部性生产价值-负内部性生产价值-负外部性经济价值。
与GDP相比,GDPW有两大主要特征:首先是客观福利性。GDPW中的福利概念应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它强调在提高福利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物质福利的增长,而且要注意精神维度的福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发展经济价值目标。
其次是净福利价值性。GDP考查的不仅包括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正福利价值,而且也包括负福利价值,从本质上来看,GDPW是全社会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正福利价值集合扣除负福利价值集合的余额。
所谓正福利价值是指对人类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有促进意义的因素,负福利产品是指毒品、污染物等,它使人们已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日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