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消息 2010年春节前,青啤每位员工收到了公司生产管理总部发来的一张特殊的新年贺卡。这张电子贺卡,在青岛啤酒员工的邮箱中不断传递,主题为"过个低碳年,我们可以更快乐!"
在这封拜年的贺卡中,青啤人相互约定和承诺,春节期间少放一挂鞭炮、减少粮食浪费、节约水电、不使用过度包装物、多乘坐公交车、春节聚餐拒绝一次性筷子使用……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燃烟花、放爆竹、走亲访友是传统春节活动,同时更是也是资源相对集中消耗的时期。青岛啤酒人在新春佳节中,却相互约定和彼此承诺,呼吁大家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假期。
实际上,在青岛啤酒人眼中,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而这只是青岛啤酒员工低碳生活、低碳工作的一个小片段。因为,这几年,青岛啤酒躬行"低碳运营、绿色发展"模式,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低碳经"。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长金志国,他饶有趣味的谈起了"碳财富创造"。
晒晒青啤的"低碳账本"
青啤董事长金志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不仅连续多年提出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并作为领衔代表参与《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在青啤内部,他始终要求"从战略高度考量实施碳资产管理",并挥毫写下"碳管理是现代社会责任和商业文明的资产创造",他把减少青啤价值链的碳足迹,看作是一种关系到子孙后代、体现社会文明和商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众所周知,我国多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一直是走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道路,很多企业"大而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缺乏竞争力。如我国的酿酒行业,多年来一直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为生产特征。废糟及废水的有效治理就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的拦路石,而我国啤酒行业也因能耗相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40%,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行业领头羊,青岛啤酒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自己的有益探索。
啤酒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这些蒸汽在常温下冷凝为水,以前这些冷凝水没有人在意。但现在这些"废弃物"却被青啤人收集起来,酿造工人发明了"余热制冷"的新方法,利用这些冷凝水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以一个20万吨的工厂为例,每年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元左右。在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全公司可节约成本超过4000万元。
二氧化碳是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啤酒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以往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技术处理后大部分都排放掉了。青啤公司在生产线上加装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压缩、净化、干燥、冷却、液化、储存,然后用于啤酒灌装、过滤等生产所需。"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现在这些"废物"在青啤人手中,又变成了可用于生产的原料,被重新回收利用起来。
目前,这一技术又被青啤人升级到了2.0版。青啤人通过二氧化碳提纯技术的推行,改写了满罐36小时以后才可以对发酵罐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历史,将二氧化碳回收时间提前至满罐15小时后,多回收了21个小时。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06-2009四年间,公司二氧化碳回收总量超过21万吨。
2009年,青岛啤酒还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煮沸,锅炉运行控制优化、循环水汽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节能模块、包装能源平衡控制技术、水资源回收与阶梯利用、蒸发冷和洗瓶机除垢等51项节能技术,成本共节约7600多万元。2009年公司同比节水277万吨,节电3630万千瓦时,节约原煤折标煤43614吨,共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相比2006年,公司水单耗同比降低27%;电单耗同比降低19%;标煤单耗同比降低28.8%。
在新能源替代方面,青啤公司在2009年取得了突破。根据工厂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在一家工厂尝试用谷壳替代原煤生产蒸汽,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仅此一项,该工厂年减排二氧化碳3万多吨。
另外,青啤还积极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CO2等副产品全部回收资源化利用,并实现了不菲的价值。据了解,青啤2009年实现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1.3亿元,充分证明了"责任有价"和"低碳账本"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