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葛剑雄委员等关于“蚁族”的意见,及众网友的如戟骂声,心乱如麻。入夜,辗转反侧,不能成寐。乃见白居易君,飘然而至。于是伊河之上龙门之巅,一场跨越时空黑白莫辨的大聚会,猝然发生。
“如果在城市化变革中,‘蚁族’现象只是短时间的、局部的,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导葛剑雄仗剑而起。但见他滔滔不绝,议论风生:目前,对“蚁族”这一社会现象,媒体缺乏基本的社会学分析。“‘蚁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全国符合‘蚁族’标准的到底有多少人?”
台下一片寂然。剑雄先生环顾四周,见无人应对,慨然而曰:不同情况,当以不同方法待之。若是个别现象,即不必大惊小怪。据在下了解,所谓“蚁族”者也,或有能力租房,仅为省钱之故,暂且栖居于此;或为买房,目下以省钱为上。当然,确实也有囊中羞涩者。这些都要区分对待。
“现在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基本信息都来自一些报道,并没有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有些甚至只是网上的一些说法。”他提出,要明辨此等现象是常态的还是临时的,比如棚户区、城中村等现象。如果是临时的,就会慢慢消除。对此要进行社会学的、量化的抽样分析。
对“蚁族”问题,不仅剑雄委员表示关心,很多代表委员都表示关心。陈凯委员表示,“这是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马德秀代表则说,“‘蚁族’是一种客观现象,没必要过度渲染。年轻人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经历各种艰难和辛酸,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严琦委员说,“蚁族”的执着精神让她感动,但“蚁族”在观念上有误区:“如果每个人都非在北京不可,北京再大,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我相信,在二三线城市工作,他们的住房问题甚至以后子女上学等问题,都容易解决得多。”马德秀委员表示,“蚁族”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主要还是个体就业观念有待转变,要进一步处理好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葛剑雄则说,“蚁族”的生存环境,容易使人产生精神上的障碍、使人焦虑,也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