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顺(砚山县丰收水库工程技术员):
这个水库起初的时候是,据资料上说的是,晚清同治年间。
解说:
这个名叫丰收的水库在当地属于中型水库,然而这个名字带着最朴素愿望的水库关系着三万多人饮水和一个厂矿工业用水的水库,却是一座带病十年的病险水库。
何绍武(砚山县丰收水库管理所所长):
我们这个病险水库,已经是等了10年时间了,终于在2008年批下来了,要是我们这个病险工程,要是在2008年、2007年搞,今年我们这个水库,就不会出现这么缺水的这种现象。
解说:
何所长告诉我们,过去的水利投入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修大水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云南这样的丘陵地区,像丰收水库这样的中型水利设施可以说是保命水,但却最缺乏投资。
何绍武:
国家有国家的安排,就是我们(文山)州,我们省都要排队,都要靠初审,还有安全鉴定,你这个病险水库要通过数据,通过搞出病险水库,你达到几级,还要通过鉴定,鉴定以后,还要逐步逐步地往省厅报,省厅报水利部,都是这样的程序。
解说:
一场百年不遇的旱情暴露出传统农业的脆弱,更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弊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而病险水库主要就是中小型水库,约占总病险水库的99.9%,云南也不例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境内的水库大多为中小型水库,且多数年久失修。近两年来,尽管中央和云南省政府都在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但是由于病险水库基数太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马志山:
光我们县的这些项目建设,初步算就是10多个亿。我们全县的财政收入,包括上缴中央的,一年是近4个亿。
记者:
4个亿?
马志山:
4个亿,相当于我们3年左右全年的财政收入。
记者:
钱能解决现在面临的所有困难吗?
马志山:
钱也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现在所有的困难,但是没有钱,眼前的困难和问题很难解决。所以现在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非常希望中央、省(文山)州,多给我们一些支持和倾斜,多帮助我们抗旱救灾取得胜利。
解说:
据云南省3月5号的消息,云南一地累计投入抗旱资金已将近15亿元,各方捐赠资金两亿元。有人粗略统计,将这笔钱分给全省饮水困难的780万人,每人可以分得大约180元。
主持人: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现在我们通过短片看到,像水利设施,目前这种现状,我们应当怎么去做?
严登华:
对于现在水利设施来说,目前我想可能还是进一步加强现有水源合理分配,以保证现有区域饮用水,特别是这方面的安全。
主持人:
您讲的是应急之措?
严登华:
对,对于长远角度来说的话。我这地方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想法:第一个,因为我们目前整体抗旱都是一种应急的抗旱,但是对于现在这种情况来说,我们将应急向常态与综合管理相结合起来,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方面,要将短时的应急管理向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转变。
主持人:
但问题是,当你连预报都不能预报的很长的时候,你怎么把短期和中长期结合起来呢?
严登华: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长期水资源管理层面,要早点考虑到这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这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结合起来。
主持人:
就是有多少水能养多少人,多少企业。
严登华:
对。
主持人:
能做到吗?
严登华:
这个能做到,这是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支撑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
刚才咱们说的是长期,咱们再说说应燃眉之急,比如说像云南干到这种程度了,他们现在应当有什么办法去解决?
严登华:
对于目前来说,因为支撑工程条件所限,最初没有很好的中期水源合理配制,特别配制应急水源,目前还是要充分发挥本地的现有的水资源,充分来挖掘它的潜力和它的支撑能力。
主持人:
可是就像您刚才跟我说的那样,像云南省现在干的,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天上降水,他自己几乎是没有什么办法了,那他们怎么办?
严登华:
对于这个来说,现在已经走进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候了。
主持人:
困难也得解决,我们的解决应对之道在什么地方呢?
严登华:
对于目前的应对之道,一方面,现在我看云南省已经制定了一些措施,通过外出务工,输出等等这些措施减少本地水资源的消耗量;另外一方面,耗费一些工业或者企业,要做一些限制性的措施。
主持人:
现在能做到亡羊补牢,马上再去修水库,还来得及吗?
严登华:
对一个水库修建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在短期内要想做到这一步还是有困难的。
主持人:
塘坝小的水利设施呢?
严登华:
现在塘坝和水利措施修建,对于今年肯定是不赶趟了,但是对于后几年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