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于3月26日就房地产信贷问题发表讲话称,已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提出四大防控要求,包括禁止对囤地捂盘的地产商发放新增贷款,查处其重复抵押问题,对78家退出地产的央企相关贷款项目不予授信,监测查处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房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表示,已经注意到房地产方面的挑战,正在密切检测资产的泡沫。而本来已经重启在即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权益类再融资计划再次受阻。可以说,整个中国监管层对地产泡沫可能引发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处于全面戒备状态。
但这种全面堵截的方式,收效甚微。全面限制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入,势必不能增大市场房地产供应,而与此同时,个人房贷依然是中国银行业所争抢的主要业务,被视为优良资产,因此房地产供需失衡的局面,没有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一旦让信贷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领域,后面出现地产公司倒闭潮和退房潮,银行出现大面积坏账,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则成为难事。
日本和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教训,亦可成为今日的中国银行业的借鉴。
从1986年开始,日本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地产价格膨胀,涨幅惊人。到1987年末,日本全国的地价总额为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了1990年地产泡沫破灭前夕,日本地价指数与物价指数之比在短短四年内迅速攀高至1956年的68倍。日本一再放松银根,使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导致过剩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动产市场。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1990年,日本的地产泡沫由于政府干预等原因开始破灭,房价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