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题:中国商业机密安全面临挑战
新华社记者周文林
国资委日前出台了《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和管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冲突增强的背景之下,对于成功保护商业机密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易于穿透的中国商业机密防线
国务院国资委30日宣布,在广泛调研、反复讨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历半年多起草的《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已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部门规章。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的出台对于确保企业核心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安全,尤其是有效防范“商业间谍”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该规定发布前一天,力拓胡士泰案也进行了宣判。该案背后凸显的中国商业机密泄密问题引发业内外广泛深思。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谈判频频遭遇挫折,商业泄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类似铁矿石这种因商业机密被窃导致巨大损失的行业并非个案。其他资源行业同样存在谈判过程中底牌被人知道,被人勒索的情况。“只是因为铁矿石量大,钢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又突出,所以被一下聚焦了。”
“从某个角度说,中国重大商业机密无密可保。”江涌在评析此次力拓案凸显的商业机密保护问题时说。
北京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说,“我们对国家安全比较重视,但对商业安全重视明显不够。重大商业机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铁矿石、石油等有关国家重要深度战略资源的谈判时,要高度关注国家利益安全。”
三软肋须加强
要打好商业机密保护的攻防战,必须要有好的武器,好的策略和好的防护。但在这些方面,当前国内还存在诸多缺陷和软肋。
一是防范意识差。“长期以来,我们的商业机密和商业安全意识不强。过去很多看家的技术,被外资以合资、考察的方式获取了。有的甚至是我们以所谓对外开放的姿态,敞开给人家的。”北京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说,“大量商业机密在推杯换盏之间就告诉了别人。”
二是法律法规滞后。当前尤其在国际全球化舞台上,夹杂着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更呈现出复杂性。“保密法有很多领域是覆盖不上的。虽然他们给我们造成很大伤害,但我们缺乏相关法律来解决。”江涌说。
从美国看,其在保护商业机密方面有内外严格完善的法律保护网。例如,美国为了有效保护商业秘密,在1996年通过了《经济间谍法》。该法律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各种财务、商业、科学、技术、信息、计划、汇编、公司设计、操作步骤、程序等都可以构成商业秘密,并且不论是有形或无形。触犯者可处以1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法人团体违法则可处1000万美元以下罚金。“在使用法律手段保护商业机密方面,我们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曼青说。
三是体制建设不完善。江涌认为,商业机密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但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职能部门去监督、管理,肩负起防护商业机密的责任。这是导致商业机密泄密案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需要尽快制订经济安全法
实际上,此次力拓案暴露的商业机密泄密只是冰山一角。
多方因素显示,中国商业机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行贿与泄密,是两只从不分离的黑手。近年来频频暴露出的诸多跨国企业在华大肆行贿的背后,勾勒出商业机密被泄露的蛛丝马迹。
德国戴姆勒公司近日被美国司法部指控违反了美国行贿受贿法。美国司法部称,戴姆勒在22个国家行贿,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企业。另据报道,去年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被指控向中国企业提供贿赂以获取商业利益,被处以300万美元罚款。
“除了像胡士泰这样的案例,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情报部门,甚至还有更专业的一类专职情报公司。中国的商业机密保护正变得更加严峻。”江涌说。
江涌认为,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商业机密泄密问题,一是要加快全民的经济安全和商业保密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机构、相关部门来维护商业机密。三是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堵塞漏洞。“中国需要一部国家经济安全法。”江涌说。
业内人士认为,力拓案件作为一起普通的商业案件,不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根本方向。这次国资委出台的央企商业秘密保护规定,也是针对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的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措施。这使得今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做到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有法可依,对促进中外企业的公平交流,切实维护合作方利益也将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