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3月31日电题:科学发展为海南中部地区扬起希望风帆
新华社记者王运才、王英诚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是人们过去对海南中部地区的普遍印象,如今这一地区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海南中部地区积极探索符合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有效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了收入大幅增长,为中部地区发展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新型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增长点
位于五指山北部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琼中县委书记傅信平介绍,县里确定了种桑养蚕、灵芝、兰花等新型特色农业,这些特色项目大都占地少、周期短、效益高,三个多月即可让农民见成效。
“我们不仅要保证农民现在增收有保障,还力争实现他们永远增收有保障。”保亭县委书记郑作生说。五指山南麓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结合山区特点,率先从民营橡胶这一规模最大的产业入手实行公开招标经营管理。规范化引导和管理极大鼓舞了农民的种植橡胶积极性,使农民增收有了制度保证。
南渡江南岸的定安县立足当地特色和现有基础,稳步推进罗非鱼养殖、香米基地、黑猪养殖等规模农业工程。定安县还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采取一个研究所对应一个乡镇,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科技含量,促进科学种植、科学管理。
在位于五指山核心区的五指山市,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业,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在热带花卉种植基地集中的南圣镇,花卉产业直接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近500人,人均月收入提高600至750元。
小额信贷助推山区农业发展
傅信平说,在发展新型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只有解决农民发展资金问题才能突破新型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2007年,琼中县率先与琼中信用社合作搭建小额贷款新平台,创新出“无需抵押,政府贴息”的琼中农村小额贷款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海南各地普遍开展。截至2009年底,海南省小额贷款受惠农户累计已达25万户。
“小额贷款真是好,不光帮助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还让我增加了收入。”保亭县黎族妇女黄桂英言语间充满感激之情。2008年8月,黄桂英到信用联社贷款1万元用于养猪和养鱼,一年后她按时还清了贷款。尝到甜头后的她今年决定再贷1万元用来扩大生产。
定安县为促进农民增收,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10个龙头合作社,对新成立并开展活动的合作组织,由政府给予资金补助。截至2009年底,该县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范围覆盖种植养殖业、农事服务、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中部山区已成海南经济发展的潜力点
由于当地农民收入在近年来显著增加,社会安定,过去少有投资者问津的五指山区现在已经成了海南省新的经济热点地区。以保亭县为例,该县2009年就吸引投资近百亿元,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县城已具雏形。
2009年,琼中县特色农业产值超过2亿元,新型特色农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定安县,合作社与农户联合已成为该县增加农民收入的独特发展模式。在五指山市,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一条既能保护热带森林又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路子。
为切实加大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力度,科学有效引导中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2009年9月,海南省政府与中部六市县签订了《促进农民增收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的目标是:到2012年,海南中部市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400元以上。
“科学发展已经为我们中部地区发展扬起了希望的风帆。”保亭、琼中、定安、五指山等市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近年来各市县在实践中寻找到的符合各自特点的发展路子,一定能尽快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他们对实现海南中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均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