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钟南山过了大半辈子的李少芬,年轻时耳濡目染粗通医学。运动员出身的她,性格比较泼辣,凡事敢作敢为。但她也有温文尔雅的特质,尤其当钟南山此次病倒,她急在心里,脸上总是带着平和的微笑。
在“文革”期间,李少芬的家,也曾遭受冲击。她由养母带大,亲生母亲则在上海。抗战时期,她家有六个兄弟姐妹,还有三个兄弟和一个姐姐,一个不幸夭折,她是最小的,一出生就过继给了养母,养母一直没有结婚,和另外一个亲属——两个老姑婆相互陪伴了一生。李少芬小时候爱弹琴、爱打球,她在15岁时,被中央体育学院选中,录取去国家队。当时她养母想了半天,本来是不想让她去的,后来又想通了,因为不去也许就没有什么前途了,所以索性就让她去了。
李少芬是一个不见记者的人。当年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接见过她们这些国手,难道就因为如此,所以她不把现在的任何记者放在眼里?不是的,她不愿意因为丈夫的原因接受采访。总之除了温暖的生活,稍有浮华不实之嫌的“热闹”,都不属于她的兴趣,不是她的快乐。
更何况有过让她觉得是夸大其词甚至颠倒黑白的记者。“文革”时,有一些东西被混淆是非,给过她很大的打击。那个时候她被遣送到乡下去劳动,连会议报告都不允许她听。
她是一个对功名利禄不闻不看、态度温和的老人。钟南山得了奖,她会为他高兴、会祝贺,因为他太辛苦了,但她绝不会喜出望外。她从来不会过问与奖金有关的事情,尽管她曾经和丈夫一起度过艰难的年代。这么多年来,钟南山从来没有领过一次奖金,所以李少芬不会指望丈夫的任何奖金。同时她也知道奖金是直接用于科研及人才培养。她的高贵是历练的结果,抑或与生俱来。
在钟南山以疑似非典病人的身份回家时,李姨没有把他当作一个传染病人而嫌弃或者躲避他。钟南山有博大的心,很多事情时常被忽略不计,但是这八天妻子所做的一切留在他心里,在他的记忆里是那么细致、清晰。她悉心地安排丈夫在家养病的生活,把他的一切安排得是那般妥贴。
钟南山说:“我回家以后她要我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了,然后叫我去洗澡。以后就没有让我出去了,也不让别人来看我,除了一些领导,还有护士,护士每天来是给我打针的。所有电话她不让我接,包括当时有一个书记问我去哪里了,她说我出差了。她还做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给我吃,反正当时给我一个印象,最困难的时候是她给予我最真心真意的照顾。”
五天以后钟南山复查的结果,让李少芬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但见到钟南山当时很虚弱,手里拿着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掉到地上,她就让钟南山又休息了三天。之后,她很不情愿地同意了他去上班。
李少芬会做一手好菜,以前她让保姆学着做,但是自从2003年钟南山心脏出了点问题之后,她就经常亲自动手给丈夫做可口的饭菜。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钟南山常规体检时,血脂和胆固醇都偏高,那个时候他没有在意。这件事让李少芬后悔不已。她觉得这导致钟南山后来出现心脏局部问题。
长年不堪重负的工作,非典之后超负荷的运转,让钟南山停不下来,尽情地工作,但是他的心脏没能躲过劫难。
2003年非典之后钟南山心脏出事是一个教训,虽然不是致命的打击,但从那个时候起,老夫妻俩就开始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