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陵守卫者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马超 摄
《人民武警报》报道(史新燕)恢弘的皇家风范,神秘的帝王幽宫,灿烂的中华文化,珍奇的珠宝古玩……明十三陵作为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的墓群,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厚的人文环境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被世人称为"神秘的帝王幽宫、璀璨的历史瑰宝",吸引着中外游客。作为中华历史遗迹--皇家陵墓的守卫者,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官兵在始终褪不去那层神秘的面纱之下,忠实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成为十三陵的一张文明名片。
每位乘兴而来的游客都会流连于天寿山麓的飞云滴翠、楼堂殿宇的雄伟瑰奇,地下宫殿的幽暗曲折,奇珍异宝的夺目异彩,而在中队官兵眼中,整座皇陵象征的是责任、是使命、是哨位。从80年代初入驻以来,一茬茬官兵都把自己哨位上坚毅的身影融入了这些景色之中。
月光照耀下的陵宫,平添了几分神秘。一天晚上,哨兵们像往常一样在定陵巡查,密切关注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却发现3个黑影在博物馆后门附近徘徊且四处张望,随后隐没在树丛中,行迹非常可疑。当班哨兵向中队发出信号的同时,迅速靠近这几名男子。通过对他们携带物品的检查,发现了小刀、绳子以及一些简单的挖掘设备。后经查,这几个人是偷盗文物的惯犯。
2004年暖春,绿意盎然的皇陵迎来了大量游客,但其中不乏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哨兵小彭发现,有一名男子在某国旅游团附近鬼鬼祟祟,便提高了警惕。果然,过了一会儿,有游客惊呼物品失窃。小彭在用电台向值班室报告请求支援的同时,迅速赶到现场,运用过硬的擒敌技术,将企图趁乱逃窜的男子抓获,移交给闻讯赶来的民警。在该男子携带的包裹内,民警查获了不少赃物。
2009年因皇陵文物库施工改建,皇陵南大门部分城墙因施工而易于翻越。自"五一"开始施工以来,执勤官兵先后抓获翻越施工板墙进入陵区的不法分子4人。
20多年来,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官兵认真履行职责。共参与处置险情58起,抓获偷盗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嫌疑人73名,受到了目标单位领导和当地派出所的一致好评。
十三陵景区植被覆盖率极高,举目所见,尽是叠翠之色。自然而然,防火也成为官兵们的一大任务。中队配备了一台消防车和大量消防专用物资,消防分队官兵日夜加紧演练,时刻处于战备状态,一旦发现火情立刻进行处置。2005年5月,陵区博物馆内部电线着火,引燃了天花板,巡视中的哨兵发现后立即报告,中队消防分队及时赶到处理了火情,使许多稀世珍宝免遭劫难,为国家挽回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给十三陵带来了生机,同时景区内游客游览时丢弃的垃圾和景区附近的一些民用祭祀活动燃起的烟灰和纸屑让特区管理人员头疼不已。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身着橄榄绿的武警官兵也成为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代言人。他们通过开展营区节能运动、环保清洁活动、文字图片宣传,通过将灯泡更换为节能灯,在不使用的时候关闭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开关,执勤巡逻时携带垃圾袋等点滴小事,官兵们将环保的理念传递出去,将更好的十三陵呈现给大家。
加紧防火演练 图片来源:人民武警报 马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