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南北分界标志:南面用红色象征南方亚热带气候特征。图片来源:中新网 |
|
北面用蓝色象征北方温暖带气候特征。图片来源:中新网 |
兰大完成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
首次给出定量、定位结果:涉及7省130个县市,总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
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早在1908年就提出了中国南北分界(即秦岭—淮河)的观点,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当代学者在丰富张相文的观点后虽然提出了“‘淮河—秦岭’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但对于“南北分界”究竟是“一条带”还是“一条线”等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没有明确的表述。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呈现带状,涉及7个省的130个县(市),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
“南北分界”
获中国百年最有价值地学发现之首
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教授介绍,2009年,为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曾称为中国地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协同中国地理学会发动全国地学工作者,评选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精选出30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线”,这一观点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南北分界的标志近年来已成为某些地方热门的建设项目。近年来,在“秦岭—淮河”一线,至少已建成三个与“中国南北分界”有关的标志,这些标志很快就成为“宣传热点和旅游热点”。其中,淮安市市内一座桥上建设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引起了很大争议,但迄今为止赞同者和反对者多集中在“标志”的建设程序是否“合法”,很少有人顾及“标志”的建设是否“科学”。不过,无休止的争议也让“中国南北分界”这一地学难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正是基于对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对中国南北分界这个涉及中国文化与环境变化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兰州大学地学工作者应当有所作为。”陈全功如是说。
“北方”与“南方”
中国南北分界研究由来已久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北方”与“南方”这种有特指意义的称谓来源久矣。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南方”与“北方”的分界似乎应当是在江(长江)淮(淮河)之间。
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现在的秦岭。但张相文以“秦岭—淮河”划线分南北的想法,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因为秦岭不只是东——西向一字排列的众多山头,而是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公里的庞大山系;淮河,尤其是淮河下游,已难寻滔滔主流,所见的只是南北数十公里的水网。于是,就有人指出,以“秦岭—淮河”分南北有两大迷雾:一是“秦岭不知分南北”;二是“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而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简称“中国南北分界带”)。此带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直到陕西的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同时,此带的南北,自然条件、地理风貌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陈全功教授表示,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南北分界”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有怎样的属性?是指具有自然属性呢?抑或是自然和人文属性的综合?“南北分界”究竟指的是“一条带”还是“一条线”?是“带”,那么“带”有多大的面积?是“线”,这条“线”呈什么样的走向?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表述。
由“带”延伸到“线”
中国南北分界首次定量定位
在陈全功教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谭忠厚依据《中国生态建设与草业开发专家系统》和《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数据,逐点计算适宜度,制成了《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将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大致沿张相文和当代学者指出的走向与区域分布,南北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
事实上,陈全功教授师徒在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方面并没有局限于“带”,而是将“带”细化延伸到了“线”。具体做法是,将中国南北分界带顺经度各中点连线,即成为一条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是西起四川省的平武县境内(E104°15′,N32°18′),经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略阳县、洋县、旬阳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西峡县、新野县、汝南县,安徽省的阜阳市、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江苏省的泗洪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东至射阳县的海滨(E120°21′,N34°05′),总长度约1666.28公里。陈全功教授表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不仅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同时还将为中国南北分界这个地学难题的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报记者 武永明
《兰州晨报》供稿
延伸阅读:
南北分界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 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地理分界线引发利益之争
2009年9月9日上午,淮安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已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此举无疑打开了争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潘多拉魔盒,信阳市提出了质疑。淮安这种构思精巧依然不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城市发展战略路径,值得斟酌和深思。任何一起看似文化味十足的此类工程,在其背后都隐含着复杂的利益博弈。这种利益博弈,是以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方式进行争夺,看似是为一地谋取公共利益,但实际上却造成了狭隘的地区利益主义,造成市场经济语境下市场流通的画地为牢。
网友留言:
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都有南北地理分界的研究,美国更为明显,比方说连东西部的时间都以科学的方式区分,虽然在有些时候不方便,但是更加科学。中国的科学家做出这样的研究是非常好的,只是有些政客会拿这些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