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各环节“都能用钱买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名存实亡
现行的监督制度没有形成制约关系,难以真正发挥质量的保证作用。静下来想一想,开发商、建筑商和监理商,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市场的基本特点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开发商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得和建筑商合谋。监理方是开发商出钱雇的伙计,你天天挑他毛病,天天说使用材料不好,施工工艺有毛病,东家会给钱吗?很显然,三者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合谋的共同体,怎么可能会绝对保证质量呢
“真想把房子退了。”一位购买了北京市望京地区一“高档楼盘”的自由职业者徐诚向《法制日报》记者谈起收房时的感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让徐诚备感委屈的,正是住房的质量问题。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年至30年。而实际上,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民用建筑的最低设计寿命至少为50年。
上述讲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北京律师秦富亭致信住建部,要求公开我国住房质量调查鉴定结果。
当前住房建筑质量问题,无疑已成为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矛盾焦点之一。法律界人士认为,要真正解决好住房建筑问题,单靠某一领域的立法尚嫌不够,需要从多领域多角度构筑多重法律体系。
建筑行业腐败导致住房质量下降
记者翻开徐诚当初购房时从开发商那里拿到的宣传册:美轮美奂的构图、精雕细刻的印刷、华丽煽情的用语……无一不在向购房者宣扬着该楼盘高贵的品质以及带给购房者的上等生活。
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购房广告说的那么好。走进徐诚尚未装修的房间,可以看到墙壁上有多处开裂。
“你看,这堵墙是不是歪了?”顺着徐诚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客厅内从南向北的一堵墙的确略微有些倾斜。
随后,徐诚又带着记者来到他所购买的地下车位。记者看到,地下车库的地面开裂现象更为严重,几乎随处可见。
徐诚认为,是开发商急于销售房屋回笼资金,所以在施工时盲目赶进度,造成了房屋质量的下降。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住房质量的问题,记者联系了北京一家建筑公司项目部的技术员孙毅。对于记者的问题,孙毅在电话里用极为低沉的声音说,“晚上再跟你说”。
傍晚时分,记者在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一个建筑工地附近见到了孙毅。
对于目前的住房质量问题引发的争议,孙毅丝毫不感到惊奇。“要是房子都修得那么好了,项目经理靠什么赚钱?”孙毅说,项目经理为了赚钱,会拼命地压低成本,这样一来建筑质量还怎么保证?
“难道质量不达标没有人管吗?”记者问。
“那都是可以用钱摆平的。”孙毅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某个项目为了节省成本,在捆绑钢筋时偷工减料与原有的设计图纸不符,事后被设计单位发现。项目经理亲自出马说情未果,便直接扔给了设计人员一个信封,拿了钱之后设计人员便不再管此事。
孙毅认为,建筑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用钱买通的。“与行贿的巨大收益相比,行贿的那一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都是在这个圈子混的,都知道这房子怎么盖都塌不了,何必那么认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