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做客中国经济网,围绕成品油价格调整等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日讯(记者 李雨思)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迎来下调,同时上调了天然气价格。针对此次调整,许多网友反映油价总是“涨得快跌得慢“”涨得多跌得少“,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回应了这些问题,他指出油价涨多跌少由多种原因构成的。
油价为何涨多跌少?
“油价的频繁调整并不是一个坏事,应该是好事,这说明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加接近市场。”林伯强说,他认为同电价不一样,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虽然频繁,但有上有下,还是在老百姓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在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之后,许多网友发出质疑,认为“油价涨得快跌得慢“。林伯强认为国家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时很积极,但往上调通常比较迟疑。他分析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成品油价格机制形成后,油价基本是一路往上走的,也就是说往下调的机会不是很多。
另外,由于投机因素的存在,导致不可能很及时的向上调价。林伯强解释说,“及时调价是有弊病的,经销商可以囤货等到调价的时候再卖出去,而且是无任何风险的。打击这种投机很简单的办法是拖上几天,让他增加囤积成本。某种意义上往上调拖延可以让投机踩不准点儿,增加囤积成本“。
第三,往上调价格通常比较费劲,往下调价格则比较容易。国家发改委上调会比较迟疑,经常会拖延几天,因此幅度也会大一点。“另外,油价整体走势是往上走的,所以大家看到往上调的次数多一些。 ”
为何此次下调未达预期?
对于此次调价,多家分析机构给出的原油移动变化率是-3.24%,业内人士惊呼此次调价或许并未满足“连续22天和4%”的硬性指标,并且也远低于早前市场预期的每吨下调500元。
林伯强说,他个人觉得应该接近4%了。老百姓对希望下调更多一点的预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认为目前成品油价格调的幅度跟发改委迫切下调的愿望有关,因为下调的愿望很迫切,所以下调幅度正好压到4%时就下调了。“发改委是到点就调,所以幅度不可能很大。”
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林伯强表示,“按照这个算法,只有下浮超出4%或6%才有500元降幅,因此,此次变化还未达到3.24%,因此目前这种降幅也在情理之中。”
他也指出,目前国际油价的整体价格在持续上行,因此从长期看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不得不跟着往上调。
天然气价改迈出关键一步
在油价下调的同时,天然气却迎来了涨价。出厂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同时即取消了双轨制,扩大价格幅度范围,设定车用气与车用油的售价比。
林伯强评价说,真正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没有完全推出来,但是整体价格机制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有利于今后整体天然气价格走向市场化,在目前阶段是意义是深远的。
他表示,设定车用气和车用油的售价比,这跟天然气一直以低价的方式来供应有直接关系。从国际上看,国外的天然气由管道运输,天然气跟石油有不同的定价方式,并且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国内将进行下一步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也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比例,但目前差得比较远。 “
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开了第一步,对老百姓生活也有直接的影响。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户家庭每月炊事用气大概是20立方米,如果假定城市燃气价格每方相应提高0.23元,每户每月增加的支出大概是4.6元左右。林伯强表示,大概增加5块钱左右的成本,还在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愿意承受这个涨价,或许就会面临天然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