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2时,重庆市公安局公开海选特邀监督员报名将正式截止。截至昨下午5时,报名人数突破6000人。两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在渝领导也积极参与,抓紧最后机会报名。
热心市民请注意了:报名方式有三种——登录本报网络、拨打本报热线和直接到本报接待室。其中,前者报名方式的截止时间为今晚12时,而后两者的报名截止时间是今日下午5时。
昨下午,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层领导致电市公安局,咨询报名事宜。还有外省公安厅厅长专门发函至市公安局,希望汲取相关经验予以借鉴。
今晚报名结束后,警方将根据报名者的年龄、职业、学历、身份资历等,分门别类筛选出200名候选人,然后公布在本报“第一眼”网站,由读者、网友和专家评审团投票,最终选拔出150名警风特邀监督员。
-人物:律师沈仁刚
报名警风监督员
承诺不办刑事案
重庆汉尊律师事务所主任沈仁刚律师,在报名参选市公安局特邀监督员时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郑重承诺:如能当选特邀监督员,为了避嫌,在其任职期间将不再代理刑事案件及涉及公安机关的行政案件。此举,意味着他每年将至少损失十多万元的刑事案件代理酬劳。
沈仁刚律师头顶重庆市优秀律师、重庆晚报新闻律师团成员等诸多头衔,已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14个年头的他,经常热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在《重庆晚报》和《当代党员》等报刊杂志上开辟“律师视点”、“沈律师信箱”等,义务为广大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获得良好的民众口碑和社会反响。
昨日,来到本报接待室现场报名警风特邀监督员时,沈仁刚对自己“如能当选特邀监督员”作出5条书面承诺:1、他将不办理由公安机关侦办的刑事案件以及涉及公安机关的行政案件;2、不为本事务所承办的案件向公安机关提出监督意见;3、不利用特邀监督员身份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任何非法利益;4、每年保证监督涉及公安机关的违规违纪事件两件以上;5、每年保证向公安机关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件以上。
沈律师说,承诺不办刑事案件,正是为了避嫌:因为如有“特邀监督员”身份,很可能在与警方的交流中影响到公正办案。他表示,自己将践行承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谈特邀监督员】
希望听到更多来自基层的民声
——本报记者专访市公安局督察总队总队长王兴亚
昨日下午,重庆市公安局“公开海选特邀监督员”办公室负责人、市公安局纪委常务副书记、督察总队总队长王兴亚做客本报“第一眼”网站(www.cqwb.com.cn),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共话警风监督话题。
希望听到更多基层民声
我市公安局评选特邀监督员,5年一届,如今已是第三届。相对前两届“单位组织推荐、警局研究拍板”的模式,此次评选的最大亮点,就是面对社会公开海选——观察人士将其评论为:公安系统的“刮毒疗伤”,让权利监督不再“隐身”,具有里程碑式的破冰意义。
王兴亚表示,前两届的特邀监督员均由其单位推荐,多来自人大、政府及司法机关,其中不乏单位领导及各级成功人士。“虽然他们兢兢业业,但由于身担要职、事务繁忙,难免存在分身乏术的局面。此次公开海选特邀监督员,就是要走群众路线,以畅通渠道,希望多听到来自基层的民声!”
年终要评选称职监督员
王兴亚说,此次评选出150名特邀监督员,数量比往届更大,层面比往届更广泛,就是希望在各个阶层和行业,都能推选出特邀监督员,让其成为“民意的搜集者、民声的传话筒”。
王兴亚表示,第三届“特邀监督员”队伍组建后,市公安局将设立监督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监督任务和监督重点;同时通过定期培训,让特邀监督员熟知公安的执法程序和范围权限,以便更能对症下药。不仅如此,警方还会对特邀监督员实施“绩效考核”,年终评出优秀、称职的监督员,以示激励鼓舞;对不称职、不合格的监督员,则将予以“荣退”。
建长效机制防权力寻租
“只有司法内部监督与社会外界监督相结合,并逐步完善发展,形成一种公开、透明、长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够促进警方的健康成长,让全体公安民警的行为,始终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寻租的出现。”
王兴亚说,自从王立军局长主政以后,一直倡导从严治警,狠抓警风建设和规范执法。“如今,媒体、网络及社会各界人士,无论有无特邀监督员的身份,都可以成为法治与权力监督的眼睛,以配合我们警务督察部门、检察院及法院的监督部门一起,完善我们的监督体系。”
【谈警风建设】
儒雅亲和力强更得民心
“能熬夜、会破案、能喝酒,这是民警过去给市民留下的主要印象。”王兴亚说,从中可以看出,在百姓心中,民警是一个粗犷的武夫形象。“但实际上,有儒雅风范、有文化素养、亲和力强的民警,更能赢得民心。”
王兴亚说,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采取了多种举措加强队伍建设,在强调警风的同时也要求注入文化素养。其中,市局大楼打造的文化长廊,便是民警汲取文化养分、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一块沃土。
队伍建设还有发展空间
从去年的8·12缉枪治暴,破积案追逃犯,跨区域联动攻坚战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到今年交巡警新型勤务模式的建立,赢得了山城百姓的称赞。
“有一定口碑,有一定名气,是好事;但在此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们的队伍建设,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王兴亚说,通过警务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来推进公安工作,以打造平安重庆,如今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据调查,群众的安全感达到98%,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但是,部分辖区警民关系不和谐、个别民警服务态度不好、警察的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上台阶。”
要办好百姓天大的小事
“热播剧《三国》里经常出现一句台词:失民心者失天下!对于我们公安队伍来说,失去了群众基础,我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王兴亚说,要赢得百姓,就必须从百姓身边“天大的小事”做起。
王兴亚说,“命案必破”是公安队伍的目标,但如果民警的目光只盯着所谓的大案要案,显然是在观念意识上存在欠缺。他说,社区群众找到民警,很多可能只是大家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其个人而言,往往就是天大的事;只有把这些事处理好了,才能让群众对民警产生认同感和信赖感。“也许,一个市民一辈子只会求助民警办一件事情,但如果民警疏忽怠慢了这件小事,他也许就会记恨你一辈子,进而影响到整个队伍形象。”本组稿件由记者朱昕勤文 杨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