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6月28日电(记者 王晓磊)从三峡重庆库区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工兰乾龙,在一家食品企业的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技术,克服困难,屡有创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被称为是在小酱料上做出了大文章的“80后”农民工。
今年29岁的兰乾龙是重庆万州区响水镇人。和许多青年农民工一样,他早早离开了位于三峡重庆库区农村的家乡,到广东等地闯荡。几年工作之后,他于2003年回到重庆,来到重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调理处工作。这是个为方便食品制造酱包的普通岗位。兰乾龙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但他通过学习,技艺不断提高。
工友们评价说,身为“80后”的兰乾龙,有着第二代农民工的特点: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爱钻研技术,而且喜欢上网学习。喜欢钻研是兰乾龙最大的特点。为了熟练辨别各种酱料,他经常品尝其他企业的产品,取人之所长,并经常在网上学习关于设备方面的知识。
通过几年积累,兰乾龙从外行变成了行家,能熟练掌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多次受到嘉奖。2006年,他代表调理处参加公司举办的品质管理知识大赛,夺得第一名;在其后的品质达标评比中,他带领的班组获得第一名;他所带领的班组的产品合格率上升1.2%,为企业产生年效益约合33.8万元。
由于技术过硬,兰乾龙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小伙子,逐渐成长为企业骨干,走上了调理处制造班长、调理现管员、制程工艺专员兼部门安全员等岗位。目前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负责制成查核。对于生产线上制作出来的调理酱包,他要细心地对配料、煮酱工艺、冷却温度等进行查核,工作看似繁复枯燥,他却始终一丝不苟。
除了喜欢钻研技术外,兰乾龙还关心工友。他说,自己有过到处漂泊打工的经历,理解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不易。除了工资待遇外,农民工还需要关心和帮助,需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为此,兰乾龙十分重视安全生产,所带领的班组达到了零工伤的标准,受到企业表彰。为了帮助刚从农村出来的工友尽快熟悉工作,他发明了一套新人培训模式,组建机动班,把新人纳入机动班进行实践操作,改变了以前的培训模式,不但能帮助新人快速成长,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
兰乾龙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重庆市总工会组织的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中,兰乾龙主动请缨参加,帮扶本企业的困难职工。
2010年4月,兰乾龙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来自哪里、职务高低并不重要。”兰乾龙说,“只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奋钻研,农民工也能干出成绩,得到社会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