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
〉〉
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冰毒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K粉
K粉,即“氯胺酮”,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强烈扭动,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症状,出现幻听、幻觉、幻视等,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麻古
麻古系泰语的音译,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服用后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摇头丸
摇头丸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具有中枢神经兴奋和致幻作用。因服用者听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不由自主随音乐摆动头部,故称“摇头丸”。它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精神依赖性,对大脑有严重的损害。
三唑仑
三唑仑,又称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剂,医用为催眠剂,也可用于焦虑及神经紧张等。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
(资料来源:公安部禁毒局 )
2009年中国十大毒品重案
林迪特大跨国制造毒品案
2009年1月23日,广东省公安禁毒部门与香港、马来西亚警方联手破获林迪特大跨国制造毒品案件,捣毁制毒加工厂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成品、半成品冰毒73.3千克及麻黄素1.88千克。
“11·22”跨国贩毒案
2009年1月23日,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与缅甸警方联合成功破获了“11·22”跨国贩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海洛因197千克,捣毁位于境外的毒品仓库1个。
“2·18”特大制贩羟亚胺案
2009年3月,合肥市公安局侦破“2·18”特大制贩羟亚胺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捣毁羟亚胺地下加工厂1个,缴获羟亚胺383.35千克、毒资93万余元,扣押涉案车辆3辆。羟亚胺是制造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3·10”跨国走私贩卖冰毒案
2009年5月12日,在公安部禁毒局的组织协调和广东、辽宁、福建、北京、香港警方协助下,上海、浙江省公安机关破获“3·10”特大跨国走私贩卖冰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其中香港籍4名),缴获冰毒9.7千克及运毒渔船一艘,切断了一条经公海向我国走私毒品的海上贩毒通道。
“1·1”特大制贩羟亚胺案
2009年5月19日,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绵阳市公安局破获“1·1”特大制贩羟亚胺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制毒窝点2个、羟亚胺加工厂1个,缴获氯胺酮206千克、羟亚胺8.5吨,查获毒资300余万元、涉案汽车8辆。该案是自2008年8月国务院决定列管羟亚胺以来,全国破获的最大一起制贩羟亚胺案件。
“JDB813”走私毒品案
经过对一伙频繁活动于闽、粤、台等地的台湾籍涉毒犯罪嫌疑人近一年的缜密侦查,2009年9月15日,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专案组在闽粤交界处果断收网,当场抓获运毒人员2名,缴获氯胺酮344千克。
“4·08”特大制毒物品案
2009年10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公安局专案组破获“4·08”特大制贩毒品案件,打掉5个特大制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5名,捣毁麻黄素非法加工窝点和冰毒加工厂8个,缴获麻黄碱类复方制剂44吨、麻黄素415千克、冰毒955克,查获毒资1820.9万元、车辆21台,查封房产10套。该案涉及21个省区市,是迄今全国破获涉及范围最广、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缴获数量最大的一起制毒案件。
“09·09”特大系列贩毒案
2009年11月2日,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普洱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了“09·09”特大系列贩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缴获冰毒165.1千克,查获涉案车辆16辆、毒资2420余万元,查封房产9处。
“70614D”特大走私制造毒品案
2009年11月14日,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联合香港、澳门警方,经过9个月的侦查,破获“70614D”特大走私制造毒品案件,捣毁制毒工厂1个、藏毒仓库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缴获安眠酮1.1吨、毒品半成品2吨及一大批制毒工具、原料。
“308”系列走私贩卖毒品案
2009年9月14日、11月4日和2010年1月13日,广州、东莞、珠海市公安机关与台湾警方联合行动,成功侦破涉及广东和台湾两地的三宗走私毒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缴获氯胺酮49.7千克。
(资料来源:公安部禁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