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潼南县柏梓镇,救援人员正把宋光志老人抬上救护车。 本组图片记者 张路桥 摄
昨日,潼南县柏梓镇,孙长伟正用“拌斗”转移受困群众。
昨日,潼南县柏梓镇,消防战士在转移被洪水围困的村民。
7月16日~17日晚,潼南县和琼江上游,最大降雨量超过160毫米,致使琼江水位猛涨超保证水位1.06米,造成该县22个镇乡(街)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损失,特别是琼江沿岸的柏梓、崇龛、太安等乡镇受洪涝灾害较重,洪灾共造成全县近10万人受灾。
灾情发生后,各级干部共3000余人迅速投入灾区展开抢险救灾,帮助疏散和转移受灾群众。昨日下午5时,潼南洪灾现场抢险指挥部通报:经过全力救援,被洪水围困的400多名群众全部脱险,一个也没少!在抗洪救灾中,涌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抢险故事。
故事1
病人等候在“河对岸”
急诊医生急得快哭了
时间:7月18日中午
地点:文明乡山边村三岔路口
昨天,潼南县柏梓镇遭遇洪水侵袭,被洪水围困的六旬老汉宋光志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
“多一分钟,老人就多一份希望!”在老人被洪水阻隔之际,潼南县医院急诊部医生廖健、杜力奋不顾身,利用闲置的皮艇,用木板和粪勺当桨,奋不顾身地将已陷入昏迷的宋老汉接上岸,直奔医院……
昨天上午9时许,家住柏梓镇双门村的64岁老人宋光志手捂胸口,吃力地来到附近的石梯村卫生站。
到了石梯村卫生站,一见到熟识的医生夏绪国,郁闷的宋老汉并没有立即详说自己的病情,而是先说起了自家的灾情:“家里进了水,两亩谷子也被水淹了,这场大雨让我彻底变成穷光蛋了……”说着说着,双眼泛红的宋老汉突然晕了过去。经初步诊断,宋系心肌梗塞发作。见势不妙,夏医生立即拨打120求助。
十多分钟过去了,由于沿途道路积水,潼南县人民医院派出的救护车还未赶到。为争取时间,夏绪国决定先将宋老汉往镇上送。“可卫生站没车啊!”正当夏万分焦急时,他突然想起了办公桌上那一张不知是谁留下的名片——承接各类运输,联系人:何平。
抱着试试的心态,夏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电话接通了,可对方却声称正在救灾,没时间“接业务”。“何师傅,我这不是普通业务,是一个需要你帮助的危重病人!”面包车司机何平获悉后,立即应下了这单不收费的“生意”。何师傅接到病人一路狂奔,朝着2公里外的镇上驶去……
中午12点,车行至文明乡山边村三岔路口时,眼前的一幕让夏绪国医生彻底傻了眼:约500米长的公路积起了2米深的洪水,犹如一条长河,将通往县城的公路斩断。此时,潼南县人民医院派出的救护车也已赶到。望着等候在“河对岸”的潼南县医院急诊科医生廖健、杜力,夏绪国急得快哭了。
怎么办?正当所有的人急得不知所措时,廖健突然发现不远处的路边摆放着一艘闲置的橡皮艇,只是没有桨。情急之下,廖健、杜力两名医生将橡皮艇拖到“河边”,并就近找来一把粪勺和一块木板,跳上皮艇,准备划船过河接宋老汉。
“我们也去帮忙!”从此处经过的3名村民获悉,也先后跳上皮艇。约8分钟后,一行人顺利将宋老汉抱上了小船……
12点30分,橡皮艇顺利“上岸”,载着宋老汉的救护车朝着县医院呼啸而去……
据了解,目前宋老汉仍未脱离生命危险。“他(宋老汉)老伴有病在家,儿女又都在外地打工,要一两天之后才能赶回来。”夏绪国表示,他将留在县医院照顾宋老汉,“直到他的儿女赶到医院。”
故事2
齐腰洪水中连泡6个小时
“拌斗哥”转移百余孺妇
时间:7月18日12:00~18:00
地点:柏梓镇金盆村一农贸市场
31岁的男子仅身着一条深灰色的短裤,双手推着一个坐着老妇的“拌斗”(打谷子的农具,也叫“拌桶”,似不规则的四方形大木桶),在齐腰的洪水中艰难前行……如此往返,整整6个小时!昨天下午,潼南县柏梓镇金盆村一农贸市场,因利用“拌斗”成功将百余孺妇从洪水中转移,瓜农孙长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拌斗哥”。
孙长伟是金盆村人。今年春节后,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瓜农。16日,洪水突袭潼南,把孙家的二十几亩瓜田全淹了。这一两天,孙长伟几乎没合眼。昨天上午11时许,孙长伟见水越涨越高,便拎着一包点心往金盆村的农贸市场赶——七旬的外婆一个人住在农贸市场,他不放心。
快到农贸市场时,孙长伟发现,农贸市场外的公路已积起了齐腰的洪水,且水流湍急。“老人小孩肯定没办法通过!”在得知不少孺妇被困当地后,孙长伟决定先帮大家脱困。
“是找个汽车轮胎,还是做个简易小木筏?”在从外婆家返回的途中,孙长伟突然想起了儿时外婆曾用自家搭谷子的“拌斗”载着他到小河边戏水。“对,就用‘拌斗’来帮忙转移孺妇!它有一个多平方米大小,老人小孩都能装得下。”
中午12点,孙长伟拿着一个从邻居家借来的“拌斗”,再次来到外婆家附近那条积水公路上,开始帮助孺妇们脱困。一个、两个、三个……一百个、一百零一个……6个小时过去了,孙长伟在这段约50米长的积水公路上来来回回走了近百趟,成功转移了百余名小孩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