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晨报》7月5日报道,去年4月期中考试,高三学生李红豪在一篇作文中,措辞激烈地抨击教育弊端,该作文得到了阅卷老师批写的“自毁前程”四个字。4天后,李红豪被班主任要求进行反思,在反思好之前不许上课。随后,他以学校生活为素材,针对社会和现行教育,出版了15万字的小说。华师一附中校长张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李红豪的作文有些语句过激,只看到支流,没有看到主流,对教育制度是全盘否定的。
李红豪被送回家,按照校方的说法,原因是其作文内容的“非主流”。作文“没有看到主流”,就要回家反思,民众不免疑惑,何谓主流?这样的“主流”为何又要写在作文之中?抛开“非主流作文”,不妨先一睹“主流作文”的芳容。据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危机时刻》的作文,结果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过半数的同学承认自己的作文是编造的。但编造的作文内容充实、思想积极,荣获了“主流作文”的认证,分数自然也低不了哪去。反观以“我认为”的方式发表“肺腑真言”的李红豪,则被送回了家。
因作文“没有看到主流”而被送回家,这多少让人联想到“因言获罪”的案例,庆幸的是李红豪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批判,否则也很难说是否会被“诽谤罪”所困扰。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经编过作文,只有10.8%的人明确表示没有。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中小学生写“撒谎作文”已经由单纯的教育问题转换为社会问题,这些被作文所压抑、被迫在文章中撒谎的孩童,很可能会带来各种显性的社会问题。而从个体的生存环境上看,这样的教育体制与环境已经很难跟得上新生代公民的节奏,有些学生甚至以“前途”为代价进行抗争。
作文中出现“对教育制度及社会制度的批评”,身为教育一份子的老师、校长们自然看不过眼,这样的作文也通常被冠以“思想不正确”、“偏激”之名。而那些在“撒谎作文”的故事里,冒充英雄、道德名士的写作方式却一直被教育者看好。这就造成了宁可让学生撒谎,也不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局面。这样“鼓励”谎言的局面是否会产生所谓的“主流价值”?将中小学生推上道德英雄的舞台,是不人道的,也是荒谬的。再者说,被逼着创造出来的“正义价值”又能否教育好学生?
这的确是一种悲哀!其实,学生们被制度逼着写“撒谎作文”并非其最大的痛苦,而不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才是难以忍受的“心病”。在遏制自由表达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也只有齐刷刷地撰写所谓“主流作文”以获得高分。在这个将开放、包容、自由、和谐作为核心价值的时代,宽松、自由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践行“以人为本、促进个体自由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善待学生的异见作文,是每一个教育者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面对“被反思”的学生,教育者也不妨反思一下,何不为异见作文留条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