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来袭访河堤(二)——四川
汛情暴露水利设施积弊
今天继续我们对各地堤防安全的调查。南方最新这一轮强降雨,给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带来了严峻考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目前全国灾情弱于1998年,但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上游洪峰流量比1998年还要大。
西南大旱刚过,一轮强降雨随即在四川、重庆境内造成更大的洪涝灾害。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特大洪水冲毁农田,推到房屋,汹涌的洪水瞬间便摧毁三层高的楼房。
重庆境内多个区县也被水淹,在彭水的鞍子乡,大水已经快淹到了电线杆的顶部,水面离高压电线已经不远,并且淹过了村民们的房顶。如此高的水位给当地很多地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险情。消防队员们正忙着解救转移群众。
消防队员:里面有没有人?那边房子都垮了。(新田乡2)
在一些乡镇,昔日的街道变成了水流湍急的大河,人们被困在两边,消防队员要解救他们过河十分危险。
消防队员:挂钩挂起,挂钩挂起!(新田8日)
在武隆县城区也形成了严重的内涝,车辆都被水淹到不能动弹。
消防队员:1、2、3.
消防部队的消防车也不能开动,只能推着前进。消防队员想办法疏通下水道,并用水泵紧急排水。而在一夜的大雨过后,大足县境内的山洪则造成很多地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重庆大足县村民:昨晚两点,我起来的时候,我还没有跨门口,后面就垮塌下来了,差点就埋在里头。
在涪陵城区的一个工厂里,大水困住了几十名工人,消防队员摸索进去,系上绳索。被困的人员一个挨着一个,顺着绳索从里面慢慢淌出来。万州处于下游,一些乡镇被更大的洪水围困。消防队员紧急转移群众到安全地带。
消防队员:先把娃儿跟妇女运出来再说。
受困群众:妈妈,弟弟还没出来。
这次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极大,很多农田被毁,牲畜淹死无数。消防队员们看到某家村民的一头猪正在水里拼命游泳,不忍心看它盲目地乱游累死,想把它用绳子拉上来。
在重庆市中心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朝天门也遭遇了罕见的高水位。长江和嘉陵江的洪水属今年来罕见,已经造成重庆6个区县83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31万,倒塌房屋近2000间,紧急转移人口3万3千多人,经济损失数亿元。而仅仅在一两个月前,重庆才刚刚经历了西南特大旱灾,即使在往年,重庆四川两地也是多年干旱。2006年的特大干旱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当时的旱灾就是重庆近两千万亩农作物遭灾。800多万人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多亿元。四川重庆大旱大涝的频繁交替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看到刚才洪水滔天的画面,很难想象,仅仅几个月前,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旱。当时,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到重庆的时候,已经几乎断流,连江底的石头都露了出来。今年旱涝交替的气候的确历史罕见,这些地方的农村水利设施能否发挥出防汛抗旱的作用呢?
剑阁县是嘉陵江上游水库最多的一个县,境内大大小小的水库有近260座之多。占了整个广元市水库数量的一半。县水务局副局长、工程师王显成带领记者来到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二型水库天桥水库,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水库,但是历史已经有40年了。
剑阁县水务局副局长、工程师 王显成
记者:这个水库是哪年建的?
王显成:是71年。
记者:71年。40年了。
王显成:将近40年了。
记者:后来一直没修过?
王显成:没有。
王显成指着长满苔藓的放水设施告诉记者,很多水库都是上世纪7、80年代建起来的,基本上当时建成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王显成:1970年的冬天修建,1971年的春天建成,那个时候是人民公社,公社一起来,所有的人都来背土,基本上是一个冬春一座水库,我们修了257座水库。
王显成从毕业就一直在水利局工作,几十年来几乎对剑阁县的每一个水库都了如指掌,他指出很多水库3、40年来都面临年久失修的问题。
王显成:我们整个大坝,从大坝按照要求就应该搞渗护,大坝搞渗护,现在是一直没搞。
这座水库的大坝是一座土坝,40年了,基本还能看到大坝的形状,但是风化严重,土坝上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人根本进不去。
王显成:这个拔不起来。
记者:为什么?
王显成:那没有这么大的劲。
记者:这根太深了。
在这座大坝上,除了密集的灌木丛,还长出了一些高大的树木。王显成告诉记者,按照要求大坝不能有这些灌木,更不能生长树木。
王显成:第一是不利于观测,比如说汛期了,或者大坝有没有滑坡,有没有渗水。(接)第二长这些杂草呢,它容易滋生白蚁;还有说它的树根,它腐朽了以后它就会留下孔洞。
随后王显成来到大坝下面,指着一些池塘告诉记者,这座大坝现在渗水严重,大量的积水在坝下形成了池塘。
王显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是由渗水造成的。
记者:这都是由那个坝上渗下来的。
王显成:对。
在坝下一路走过去,到处都是积水。王显成说这些都是从大坝渗出来的水。
如果水位还高的话,还要渗,渗的还要大。
他用手往里掏,因为常年渗水有些地方都形成了通道。
记者:这能通到坝里面去是吧?
王显成:是,水位比较高的时候,这些地方,你再摸这些水是它水是冰冰的。
还有些地方没有漏水,但是孔洞还在,汛期到来这里就会大股地往外漏水。
王显成:它就是水从这里冒,它这个泥是很稀的。
记者:要是水位再高点呢?
王显成:再高点比较大,看到淌了,水关起来过后,你就看到水淌了。
从建好后40年来,这座大坝的漏水就一直存在,现在的漏水情况是越来越严重。
王显成:它常年都有这个水,所以它长这个水草。
王显成告诉记者,像这种土坝,如果渗水超过一定的值,就会对大坝造成深度破坏,严重影响大坝安全。
王显成:因为我们这个叫做亚健康的是二类坝,我们剑阁县的水库很多,有问题,比它这个严重的水库太多了。
像这样年久失修的水库多不胜数,而这座大坝现在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遇到汛情,下面几个村的居民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溢洪道不完善,所以他们现在只能提前把水库腾空,降低水位。
王显成:集中在这个地方一个小时下上百毫米,也就是3、4个小时下两百毫米,造成洪水翻坝那就有可能。
记者:土坝就挡不住了?
王显成:挡不住了,土坝它是不允许翻坝的,土坝只要水一翻坝马上就冲了,它不像水泥坝,土坝一个最大的问题水不能翻坝,翻坝等于垮了。
剑阁县水务局局长何大尧告诉记者,在剑阁县境内很多水库遇到汛情就非常危险,他对2007年有一个水库差点溃坝的紧张情形记忆犹新。
四川省剑阁县水务局局长 何大尧
何大尧:石庙水库这个水库管涌翻坝,去了后在它的预案基础上又开了一条新的溢洪道。当时大坝还是很危险,水管都管涌。
何大尧局长告诉记者,在剑阁境内共有近260座水库处在嘉陵江的各条小支流上,之前像这样的病险水库特别多,一遇到汛情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安全问题。
何大尧:病险水库当时我们大概是170多座。
记者:都属于病险?
何大尧:属于有问题的。
在四川境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水库1997座,这些水库位于长江上游的各条支流上,像天桥水库这样数以千记的小水利设施。如果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那么不但数千立方的水将白白流走,同时必然也会给长江中下游造成巨大的洪水压力。
天桥水库是剑阁县水利设施的一个缩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曾经掀起兴修水库的高潮,但限于当时的财力和技术,不少中小水库修筑的都是土坝,本身建设标准就不高。再加上后来四五十年,长期缺乏维护,病险水库不断增加。直到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才开始投资对一些受损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这能否改善水库的利用状况呢?
在2008年地震之后一些损毁严重的水库开始逐渐修复,剑阁县金仙镇的一座小一型水库赛金水库,在2008年地震的时候损毁严重,坝体裂缝,现在正在进行修复。
苟军是当地水利站的站长,在他管辖的公兴片区共有30多座水库。5.12地震后,大部分水库都被地震不同程度损坏,这些水库大坝从而有机会得到完整的修复。像这个赛金水库修建于1976年,以前是土坝,现在完全用混凝土进行改造,比以前结实安全了许多。但是,苟军告诉记者,当初修建水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现在赛金水库大坝虽然修补好了,但是因为渠道不配套,水库基本也没什么用处。
四川省剑阁县共兴区水利站站长苟军
苟军:灌溉效益很低、很低,很难。
苟军带领记者来到坝下面几米处,这里的水渠杂草丛生。他们告诉记者,虽然这条水渠就在水库下面,但是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放过水了。
苟军:现在那个渠的位置高比这边,大概高个接近一米的样子,现在放不过去了。
苟军又带领记者来到右干渠更远处的位置,这里的水渠在草丛中很难辨认,而且多处已经被土石堵上,看上去很久没有通过水的痕迹。
苟军:这个地方的水库离渠道应该在7公里之间。
记者:一个村也放不了?
苟军:基本上这个样子。
苟军指着水渠下面大片的农田,惋惜地告诉记者,按照规划这些农田都应该轻松地用上赛金水库的水。
记者随后又来到山对面的左干渠,柏垭村的村支书罗锦亮带领记者在树丛中寻找水渠的位置,这条水渠穿过柏垭村之后将通往双河村,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水渠在什么地方了。
四川省剑阁县金仙镇柏垭村村支书 罗锦亮
记者:水现在还能放过来吗?
罗锦亮:不可能。20年没有通水了。1976年建好水库之后,这些地方可能只来了两三次水,其它都没来,
记者:1980年以后就没有来水了?
罗锦亮:那没有来,双河那边就更没有去过水。
记者:那渠当时在什么地方?
罗锦亮:就在这里。
记者:就在路下面。
以前水渠的位置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成了公路。罗锦亮沿着水渠往上游走,但是荒废的水渠里面已经长成很多的树木,要走下去都很难。
罗锦亮:有很多地方没法走人,树已经长大了,20年时间了。
罗锦亮作为柏垭村的村支书,说到这里十分惋惜。他们村的村民现在是靠天吃饭,在往年干旱的时候,只能费力地从河里往山上提水灌溉农田,对上游赛金水库里的水根本指望不上。
记者:那这渠就一直没人管?
罗锦亮:八几年以后,后来包产到户,大量劳动力外出,组织人力比较困难,另外集资也集不起来,也没有能力修复了,所以说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使用。基本上算没有受益。
剑阁县水务局局长何大尧告诉记者,这一次剑阁县灾后重建修复震损大坝一共花了两亿元。但是几乎所有水库的水渠都和赛金水库一样散失了功能,如果要整理水渠,因为翻山越岭十分艰难,需要的经费将比修复大坝至少翻一倍,这对剑阁县自己的财政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这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花了两亿元修补好的200多座水库因此也是形同虚设。
四川省剑阁县水务局局长 何大尧
何大尧:因为我们县现在整个水库的渠道是2500公里,通过这么多年搞了350公里,那么现在还有2150公里,都是土渠。
一个县有近260座水库,从数量上说,剑阁县的水利设施并不少。但是,我们看到缺乏维护,以及相关灌溉设施不配套,导致很多中小型水库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蓄洪抗旱的功能,还给安全度汛带来了不少隐患。那么,嘉陵江上的大型水库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共修建了86000多座水库,其中像我们在剑阁县看到的这种小型水库就有82000多座。水利部总规划师、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在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大量小型病险水库还没有得到除险加固,今年垮坝的6座小型水库都属于这种情况。和小型水库相比,大型水库能否得到更妥善的维护呢?
升钟水库是嘉陵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域覆盖了剑阁县、南充市、阆中市和南部县等地能够灌溉下游四个地市州。在大约30年前建成以后,即使遭遇2008年的地震,对大坝也没什么大的损坏。
四川省南充市升钟水库管理局工程科副科长吴先德
吴先德:现在观测结果是没有大的变化,它的沉降位移变化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但是近30年过去后,很多地方也老化严重。像这个溢洪道巨大的工作闸门现在使用起来已经很危险。
工作人员:4月份就已经报废了,停止运行不准运行。
记者:那你们还用啊
工作人员:那怎么办啊,你要检修要用啊,暂时用着,强制用,
吴先德: 82年买的吧。
记者:一直用到现在?
吴先德:抗风不行,人在上面是摇晃的,线路也比较老化。
他们对溢洪道的裂缝也及时进行了修补,吴先德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是渠道的老化,渗漏严重。
吴先德:病害工程比较多嘛,当时我的一个隧洞,它的隧洞8公里长,底板拱起1米5高,这个水根本就,放是放的过来,但是非常危险,隧洞开裂的有3公分到5公分这么宽,比较危险。
吴先德告诉记者,升钟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是211万平方公里,但是30年前建好的一期工程只能灌溉130多平方公里,二期工程20多年来迟迟开不了工,剩下的70多平方公里农田则用不上水库的水,而升钟水库的水源相当充沛,目前只用到水量的五分之一。
吴先德:这些就不行了,这些就不行了,这些是我们的二期工程。
记者:这边灌不了了?
吴先德:二期工程要灌西充县的8.81万亩,加上嘉陵区,嘉陵区的大部分,嘉陵区41万亩。
水库管理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坝区管护、防洪溢洪以及渠道管理。李顺修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艰难地维持水库正常运行,他们的工作经费全部靠向农民收水费来维持。他们只能自己管自己。
升钟水库枢纽工程管理所所长李顺修
李顺修:那几年天干,连基本的经费都难以维持说实在的,所以它就靠点水费,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记者:上面也没拨款?
李顺修:上面财政也没拨款,我们是自己生存,所以没得收入,那外债,过去还欠了一些外债。
他们的办公室为了节省费用,他们连电话都上锁了。
李顺修:就是不能随便打。防止别人打长途,电话控制。
他们的工资在一千元左右,自己已经感觉很不错了。李顺修告诉记者,自己到升钟水库已经有30年了,差不多一辈子都和这个水库连在了一起。这里的很多人基本上也是一直呆在这里,十几年、二十年没有调动过。
李顺修:这么多年,一直大概可能有10多年没有进一个人,我们没有进人。
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工作,相反留下的人却越来越少。他们只能一人多岗,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
李顺修:要是我们在过去高峰的时候,像原来高峰的时候大概是50个人左右,现在只有20个人左右。
升钟水库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水利工程,面积大1800平方公里,总库容13.4亿立方。它的正常运转对长江的汛情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王显成:因为它升钟水库建立在嘉陵家支流西口上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主要作用也有一个防洪的作用。比如说去年,9月12号的洪水,当时我们测的洪峰流量3440个流量,通过水库拦取洪水,实际下泄的超1500个流量,削减洪峰1900个流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管理站破旧的小楼上,燕子就在墙皮脱落的楼道里做窝。而在办公室里挂在墙上的文件上面,已经全是蜘蛛网,看来已经是好多年没有人翻阅过。这个管理站已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但是这里的一群人,还在努力维持这个坚固的水库正常运转。李顺修说30年了,如果说维持还不如说是坚持。
李顺修:就只有过紧的日子,过艰苦的日子。
从根本上说,水利设施的价值就是改变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天旱时灌溉,下雨时蓄洪。旱涝交替频繁的异常气候,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看到,嘉陵江上的不少水利设施却陷入了维护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当记者在天桥水库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水库的管理员。
王显成:他住的比较远,联系不上
记者:那知道是谁管么。
王显成:知道。
很多的小型水库基本上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王显成:这个经费不足,现在都是临时的管理人员,这些人他双重身份,又是水库的协管员;第二他还是当地的农民,他还要种地、。
这些从附近村里临时聘请的管理人员可能一年都难得到水库来看上两次,更谈不上管理和维护。
四川省剑阁县税务局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维护,他没有资金怎么维护。
记者:也就来看一眼。
工作人员:他有什么险情给我们来报告,我们往上面报。
记者:你们怎么给他钱呢?
工作人员:工资原来按水费收入,现在收入不太好,现在就是一年4、500块钱。
记者:一年4、500块钱?
工作人员:嗯,所以没有人愿干这个事。
记者了解到地方财政很少支持,水库的管理维护基本就靠征收水费,但是现在农村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种地的少了,水费也收不上来了。
王显成:人家都说农业税都免了嘛,水费怎么不免,它很困难,收水费很困难。
四川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梁军告诉记者,现在水利设施管理还是按照以前老的体制,现在面临两大瓶颈,一是资金,二是劳动力。小的水利设施做不到自负盈亏管理也就荒废了,而要组织农村劳动力施工就更难以实现了。
四川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梁军
梁军:原来水管体制是,水管立体负责,谁受益谁负责,但是现在农村改革了,对这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我们四川在02年、03年取消了两工,就是投工投劳,这个就是义务工还有累计工这些取消了,取消以后呢,那么这个水利工程呢,特别是农田的水利工程修建的话就没人管了,就没人管了。
而在资金投入上,就面临根本性的难题,仅靠水费微不足道,征收也越来越难。现在国家对一些大型水利设施正在加大投入,但是同样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小型水利设施却无人问津。
梁军:特别是我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这个问题就没有很好的解决,没有很好的解决,这块是个非常不好办的事情,可以说有的时候是一个阳光照的比较少的一个角落。
梁军认为,40年来,很多水利设施在不管不问的状态下逐渐荒废,40年前旧的管理机制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他认为应该争取国家、以及省市县三级财政各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自我造血功能低下的水利设施,而水库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定岗定编,增加工资,按照科学的管理章程来操作,才能长治久安。
梁军:、建立一个比较长久的,一个灌溉、使用、管理、维护,长久的这样一个机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从它的技术、人员、资金各方面的保证来看的话,确实我们值得很好的研究一下。
半小时观察:
应对今年的大洪水,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这样一个河流纵横、水系复杂、灾害多发的国家,水利体系的基础并不只是大江大河上的几个大型工程。对很多农村地区来说,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库同样为它们撑起了防汛抗旱的安全网。正因为这样,农村水利设施也应该得到公共财政的充分支持,改变目前这种主要依赖收取水费,苦苦维持的局面。也许和漂亮的市容、宽阔的马路相比,水利设施吸引不了多少眼球,不过真当我们面对灾害的时候,它一定能带给我们最急需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