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8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借助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平台,大举侵入人们的生活。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8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借助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平台,大举侵入人们的生活。从芙蓉姐姐到凤姐,从小沈阳到马诺,从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充斥的金钱、美色、性话题,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黛玉裸死”,集中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低级趣味,宣扬的是一种裸露文化、拜金文化、铜臭文化,严重挑战了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侵蚀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影响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笔者的印象中,对于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风的整治,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消停过。仅以近段时间为例,就有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被叫停更改,此节目中充斥的金钱、美色和性话题被政府主管者认为是“非主流的”,不应该被公开展示。此外,新版《红楼梦》设计的“黛玉裸死”情节,亦罕见地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称其“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今次,胡锦涛总书记公开明确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一方面说明淫秽色情、网络恶搞、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炫富拜金等低俗甚至恶俗的文化现象,已呈愈演愈烈、愈演愈滥之势,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容忍范畴,是新形势下制约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净化文化市场、抵制“三俗”之风已是迫在眉睫,非抓不可;另一方面传递了中央高层正视现实、顺应民意、强力整治的坚强决心,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
窃以为,在当前形势下,抵制“三俗”之风,须多管齐下。一是要“打”,对庸俗、低俗、媚俗等现象要坚决封杀和取缔,不能搞“下不为例”,而应“现不为例”。二是要“占”,用强烈的责任意识、优秀的文化作品,抢占文化高地,弘扬高雅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三是要“导”,引导公众形成这样一个共识:经过长期历史考验保留下来的经典不能随意娱乐化,几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不能庸俗化,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颠倒。四是要“推”,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推出一系列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文化艺术作品,引发“蝴蝶效应”。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抵制“三俗”当作德政工程来抓,从制度建设入手,铲除滋生“三俗”文化的社会土壤。在治理模式上,不仅要打“运动战”,更要打“攻坚战”和“持久战”。同时,亦需要广大网民密切配合,树立正确的网络娱乐观,莫把嘲讽、戏谑、低级趣味当个性,莫把低俗、庸俗当追求时尚。如此,抵制“三俗”之风才会既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