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人们在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举行哀悼活动。
当日上午10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哀悼活动在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泥石流灾害发生现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15日电 (记者 宋常青 张泽远 连振祥)15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悼念现场,国旗半降,山河同悲。痛失父母和弟弟妹妹,从深圳奔波几千公里赶回家的刘春花哭得几近昏厥。
20多天没有回家,却因为忙碌忘掉回复女儿灾难发生前发给自己的短信,面对尚埋压在废墟中的女儿,杨曙光心里的自责,如何才能消弭。
一个是尚未实现弟弟妹妹愿望的姐姐,一个是心存愧疚的父亲。在15日的哀悼活动中,同样的是悲痛欲绝。压抑在心里多日的悲痛,在今天得以释放。
7天的生死相依,7天的生死守望。
如今,他们正从悲痛中挺立,在废墟上选择坚强,共同擎起新生活的希望。
难舍的亲情,生死的牵挂
在厚达五六米的泥石流堆积层上,遍布的残垣烂瓦中,一双细嫩的手近乎疯狂地刨着地面,沾满了土,渗出了血,19岁的刘春花已经哭得近乎昏厥。
8日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搜救现场频频上演,生对死的悲伤,令人悲伤。
灾害发生时,刘春花尚在几千公里外的深圳打工。家人遭此不幸,自己却不能在身边施以援手,对任何人而言,都无法承受。
但当她搭火车转汽车,三天三夜茶饭不思,辗转回家后,却发现一切都没有了。爸爸、妈妈、妹妹、弟弟都成长眠在泥石之下,从此阴阳两隔,不能再见。
赶回现场时,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已过去6天时间。刘春花踉跄地赶到家的废墟附近,扑地挖土,放声痛哭。
现场悲痛的情绪因此而持续。每处被泥石流摧毁的房屋废墟上,处处悲号,处处哀声。
生者对死者的牵挂,让每个在现场的亲属、搜救人员、记者都祈祷泥石流下的人们能够多一分生还的希望,可随着一具具遗体被挖出,现场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悲伤。
姑姑和舅舅们领着解放军战士在刘春花家的废墟上挖了好几天,但是挖出的遗体没有一具是刘春花的家人。面对两层楼高的堆积物,刘春花就跪在自家位置所在地,不管不顾地用手去刨。
尽管救援人员正在她的身旁挖掘搜寻,但许多木棍、石块、瓦砾还是被刘春花不停地挖出抛向一旁,19岁的细嫩双手已沾满泥土,身边的姑姑和表妹屡次试图将她拉开,却无济于事,情绪冲动的刘春花几次将她们俩推开。
“我赚了钱要给你们买电脑。你们就怎么都不在了啊。”刘春花的喊声撕心裂肺,救灾现场人人垂泪。
去深圳打工之前,弟弟妹妹就嚷嚷着要买部电脑。刘春花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当她差不多赚够了这笔钱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永远地阴阳两隔,离她而去了。
还有很多人和她一样,有着对遇难亲人尚未实现的承诺,他们同样无法再满足遇难亲人的愿望。
此时此刻,站在他们面前,我们想不出有任何语言,能够抚平他们心中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唯愿时间和爱心,能够渐渐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
8月15日,一名群众在舟曲灾区现场的悼念活动上。
当日上午10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哀悼活动在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泥石流灾害发生现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忍住内心悲伤,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
在灾区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奋战在清淤搜救的现场,有的依靠双肩在运送物资。面对痛丧至亲的悲伤,他们时时泪流满面,但从他们身上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坚强。
搬运物资休息的间隙,杨曙光总是很紧张。因为,他的手总会不自觉地摸向腰带上挂着的手机。手机里面,有女儿在灾难发生前,发给他的最后一条短信。
“我不敢停下来。”杨曙光说。
一停下来,杨曙光的手总是不自觉地摸向腰带上的手机。手机上面,有8岁女儿在7号下午发给他的一条短信“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有事,他忘了回复女儿的短信;手机上还有女儿的照片,总是很活泼的笑脸,如今却再也看不见;手机上还有爱人杨海芬在快下班前给他打的一个电话,告诉他已经20多天没顾上回家了,要是最近工作不太忙,她想让他回家看看;上面也还有15岁儿子的照片,全家人的合影,这些,曾经是他生命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亏欠了他们。”杨曙光泪流满面。
当兵转业17年,杨曙光的工作单位,都不在城里。现在,他的工作单位更是距离城区有320公里的舟曲县博峪乡。灾害发生后,杨曙光恨不得立即飞回城区。
8日10点,心急如焚的杨曙光终于赶回城里。此时,他家所在的楼房,2楼已经完全被泥石流淹没,泥石流下面,是他的家。泥石流发生时,他的妻子、儿女,正在房屋内熟睡。
和赶来的弟弟一起,杨曙光趟着泥水走到楼房前。在静静伫立20多分钟后,杨曙光为妻子和儿女烧下了第一把纸钱。随后,毅然转身,参与到正在搜救的人群中去。
“他们已经走了,埋得这么深,就是救灾的部队来了,也根本不能把他们挖出来。我想为还有生还希望的人尽一分力。”杨曙光说。
从8日中午一直到13日,痛失亲人的杨曙光,一直奋战在搜救和徒步运送物资的第一线。徒手在烂泥里抠石头、挖木梁搜救、背上2件共48瓶矿泉水徒步数公里,杨曙光似乎都不知疲倦。
“全家人只剩我一个,我必须坚强。”杨曙光说。
灾区还有更多人,和杨曙光一样,把悲伤深深埋在心底,为抢险救灾人员带去物资、给养,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坚强变成前行的力量。
在晚上没人的时候,他会不断地拨打妻子的手机,一遍一遍,虽然每次都是无法接通的提示,但他固执地认为,电话那头的妻子,能够感知到他的信息。背着物资进入城区的时候,有时候杨曙光会定定地站住,望向家的方向,身上数十斤的重量浑然不觉,队友们则悄悄地经过他身边,不忍去打搅他。
8月15日,人们在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的哀悼活动上。
当日上午10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哀悼活动在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泥石流灾害发生现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永进 摄
压不弯的脊梁,汇聚重生的力量
城关镇东街村滑坡现场,一株被泥石流冲倒的小树,枝叶已经严重受损,但一枝仅存的小树枝上,在太阳下舒展枝叶,几片小小的绿叶在湛蓝的天空下感受阳光。
灾后的舟曲,就和这株小树一样。汶川地震让舟曲伤痕累累,泥石流灾害又让这座小城伤上又伤。但伤痛压不住重生的希望。
哀悼活动进行,为遇难的亲人们痛哭一场,今天我们要带着对逝者的思念、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开始重建的道路。
在哀悼现场,城关镇东街村支部书记张东成,哀乐响起后泪流满面。擦干眼泪,他说:“只有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让亲人们在地下安心。”
哀悼日当天,暂住在舟曲一中灾民安置点的韩英跪倒在地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死的人已经走了,愿他们安息吧;活的人还要走下去,我们要更坚强。”韩英说,她还有2名亲戚至今下落不明。
在灾区,还有很多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遍布全身的泥点,告诉我们他们是受灾群众。疲惫的面孔、悲伤的眼神,又时时在提醒我们,他们此刻的内心,是多么悲痛,这种痛,从心口发散到指尖;也时时在提醒我们,他们的感情,此时是多么脆弱,哪怕仅仅一句说起父母、儿女、弟妹的话语,都能够让他们再次泪流满面。
但他们和这所小城一样,有灾难和悲痛压不弯的脊梁。
堰塞湖的危险消除了,整个抢险工作中心转入了清淤阶段。被淹城区水位随着清淤工作的进行,已经能够看到逐步下降的希望;
社会功能开始恢复了,三十几家商店开业、首个蔬菜市场开始营业、帐篷派出所开始接警,生活用水有了稳定的供应,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开始发放……
“为了他们,我们更要好好地生活。”张秀娟在灾害中丧失8名亲属,姨夫家更是全家遇难,但悲痛之后,她的话语中充满着力量。
正是这股力量,支撑舟曲人民在悲痛中前行,为这生者与逝者共同的家园新生,百倍努力,坚韧顽强。
今天的舟曲,满目疮痍,令人心碎;明日的舟曲,必将重现生机,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