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双新”建设纪实
一排排绿树挺拔秀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整洁亮丽......盛夏时节,走进兴安大地,一幅文明和谐的动人画卷展现面前。
为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林区良好形象,从2009年5月末开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开展了“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活动。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双新”建设活动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规划,通过开展“双新”建设活动,力争用2—3年时间,把林区建设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建设美丽新家园
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彻底改善局场站周边和公路干线两侧的环境,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进新林区建设的第一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单位从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最直接的改善环境入手,全面清理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合理设置了垃圾箱、垃圾筒等卫生设施,并设置了固定垃圾填埋处理地点,对垃圾实行焚烧、掩埋等分类处理。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入5000余万元,对111处办公场所和55个林场进行了修缮。对有使用价值的主体建筑屋顶全部更换彩钢瓦,共更换彩钢瓦屋顶15.8万平方米。对场站区建筑及周边家属区的墙体进行粉刷,共粉刷墙体42.4万平方米。按照生态环保、方便实用的原则,修建公厕102个。对办公场所进行上下水改造,具备条件的单位修建室内卫生间。对场区庭院、道路进行硬化,场区道路以水泥路为主,居民区道路以砂石路为主,共硬化庭院和道路21.3万平方米。在局场站周围设立了1224个宣传标牌,新建了具有林区生态文化特色的雕塑28处。
盛夏时节,成片的油菜花含苞待放,两旁的树林绿的日渐深浓,一阵阵来自大森林的芳香冲入鼻腔直达心肺,深深呼吸,心旷神怡。早7时许,当坐在车内的记者还在为大自然的清新而心醉时,一座雕刻着“中国满归”4大字的实木局门已矗立在前,让人眼前一亮。步下车,一座欧式风格、造型别致的红顶小木屋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绿树环绕,院内的花坛百花争妍,围墙上彩旗随风飘扬,房屋旁的停车场规范整齐,身着深蓝色服装的检查人员礼貌而有序地指示着我们停靠车辆,这就是满归林业局的管护站。
满归小镇自东向西横贯着一条水泥大街——林源大街。清晨,记者走上大街晨练,轰轰作响的压路机正在碾压拓宽新路的碎石,几位施工人员正在用铁镐拆除过去的老路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年林业局要对2条这样的大街进行拓宽升级改造。沿街信步,记者发现每一处建筑都各具特色,粉刷一新。楼前的空地或硬化,或绿化,或美化。在林业局办公楼前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道路两旁的主要建筑物齐刷刷亮起了灯光,霓虹闪烁,五彩斑斓,一个璀璨的新满归呈现在眼前。
满归林业局管护站主要分布在省界、局界等主要交通路口。沿着百里绿色长廊驱车行驶,每一处管护站的景观都各不相同。有的形似蒙古包,有的仿造古代建筑,有的采用木刻楞建造,有的引进外国风情,既大气美观,又有旅游观光的功能。
满归林业局“双新”建设主要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双新”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截止目前,满归林业局在局址与黑龙江省交界60余公里的油路两侧共计栽植樟子松10万余株,小区绿化榆树墙260余万株;二是把“双新”建设与棚户区建设结合起来。对去年竣工的棚户新区全面进行绿化美化,铺草坪,建围栏,栽植绿化树种;三是把“双新”建设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改造居民交通街道和一些基础设施;四是把“双新”建设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今年将对7公里管护站、西卡、北卡进行升级改造,并在满漠公路39公里与呼中岔线处新建星级管护站一处。在伊克萨玛森林公园大门附近和阿巴河交界处新建星级木屋两处计400平方米。目前,他们已与沈阳山汇吉恩经贸有限公司就满归地区开发旅游达成共识,该公司已出资500万元购买了满归绿星宾馆,并承诺在满归投资亿元以上开发旅游,力争打造中国旅游精品——第二个九寨沟,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原始林区森林生态旅游工程。
根河林业局位于北部林区的出口处,连通外界的公路四通八达,每一条公路上都分布着检查站与管护站。
位于根——上线9公里处的303管护站,紧邻潮查原始林景观区。在森林的衬托下,红瓦白窗浅蓝色墙体的管护站显得格外醒目。
门前彩旗飘扬,深棕色的栅栏围成一个见方的院落,黑土地被整齐的分为六个菜畦,菜畦里长着嫩绿的小葱。在管护站站长李其昌的招呼下,记者走进管护站。室内窗明几净,收拾整洁,分工作间、休息间、厨房,每位工作人员都穿着拖鞋。走出检查站,向右有一条曲折蜿蜒的木栈道通向厕所。这是个双塔样式的厕所,颇有安徒生童话的意味。厕所内有座便器、洗手池、转盘手纸架、带盖手纸筐、挂衣钩等等一应俱全,细节的考虑和设置十分人性化。
景观路木材检查站建在根——金线上,从室外造型到室内格局与303管护站截然不同。网状的木篱笆小巧别致,翠绿的草坪与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左侧用红砖圈成一个花坛,中间种着林区特有的树种榆叶梅。右侧摆着一个倾倒的巨型花盆,沿着山坡走势,黝黑的泥土曲折地向下铺开,每当夏季,一个新颖别致的花圃呈现在眼前。
山清水秀生态美
绿色是林区的主色调。杂乱破旧的老林场和废弃贮木场,以及因取土采石形成的裸露沙地,犹如一块块伤疤,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整体形象和职工的居住环境。
在“双新”建设活动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绿化造林作为重点,在公路两旁、局场址周边、撤并的林场和废弃的贮木场植树造林,提升林区形象,美化家园。2009年以来林区共投资1444.1万元,完成“四旁”绿化造林1.33万亩,栽植树木5.4万株,景观林抚育5.6万亩,种植草坪13.9万平方米,培育花卉22.3万盆。
同时,林区积极推进生态移居工程,鼓励林场职工向旗市所在地移居,扩大无人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林区将不符合当前生态保护建设需要的47个林场进行了撤并,使林区林场由168个变为121个,将3622户居民从山场迁移到局址所在地,不仅新增林地面积4万亩,而且每年可减少生产生活取暖用柴等森林资源蓄积消耗近3万立方米,折合人民2000多万元。林管局(森工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对11285户居住在深山的居民实行生态移居。
如今,一个森林拥抱城镇、城镇镶嵌森林的崭新林区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谱写文明新景象
穿行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主干线上,不时可以看到写有生态文明标语的宣传牌。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新林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单位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杜绝在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内破坏森林资源、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教育引导林区职工群众及外来人员尊重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建设、守护生态家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去年至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资1995.3万元,修建生态文化广场23处。
各单位广泛开展了文明清洁生产作业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入山从事生产作业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层层落实文明清洁生产责任,全面加强对各生产场点的现场管理,做到产品原料存放有序,环境卫生清洁。同时,重点加强对在林区从事筑路、探采矿、种养业、采集业的外来人员教育管理,规范取土取沙、矿石堆放、农牧业生产等行为。要求凡在生态功能区内设立的各类作业点,必须经过审批,并在周边设立临时垃圾场点,撤点转场时要拆除所有临时建筑,保证恢复原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双新”建设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相结合,投资完善了阿尔山—柴河核心景区的基础设施,修建了莫尔道嘎白鹿岛假日旅游酒店,将满归北岸林场改建成度假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林区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旅游的需求。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迎来了八方来客。
在“双新”建设活动中,为避免建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坚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能修则修,宜改则改,当拆则拆,必建方建,避免了投资浪费,做到了科学规划、合理修建、美观实用、文明整洁,达到了“促进生态建设、惠及职工群众”的目的,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