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2010年8月23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论坛各主办单位,对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各位来宾!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事业自身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与和谐,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如何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600美元。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在利益关系调整的公平性上。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将会加剧社会摩擦,甚至产生震荡,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追求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具有其他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既要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保障公平,因此,应当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稳固的基础。而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尽快弥补制度缺失作为优先目标;因为相对于其他矛盾,一部分社会群体没有基本保障的制度安排是最大的不公平。
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目前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4个空白点或薄弱环节:一是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在新农保制度开始试点后,这一群体的问题凸显出来;二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实行原来的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社会化的社会保障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还缺乏顺畅衔接的机制,劳动者和公民在制度转换上还存在障碍;四是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针对这些缺失,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结合新农保推进的情况,在适当时机制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三是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并制订完善城乡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减少制度转换障碍,确保参保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实施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补充性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总之,要尽快编织出一张更加完整、更加严密的社会保障网,使全体中国人民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不断扩大覆盖面,是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前提
有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还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人员都纳入制度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大小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定的目标是,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因此必须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权利与义务相关联的社会保险制度;而社会保险,无论是养老、医疗、失业、还是工伤保险,都遵循“大数法则”,必须有足够大的覆盖面才能实现必要的资金余缺调剂,才能有效地分散和化解风险,从而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逐步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单位职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和居民,从城镇扩大到农村。到今年6月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2.45亿人,比2002年扩大了1亿人;刚刚开始试点的新农保也覆盖了近6千万人,到年底将超过1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12.5亿人,比2002年增长了10倍;工伤保险参保1.53亿人,其中5800多万人是进城的农民工;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也迅速扩大。
下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并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保给予更多支持;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保障项目、提高待遇水平,是社会保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几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幅度是过去所没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经过连续6年调整,水平翻了一番;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财政补助额从开始的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12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待遇、工伤伤残和工亡待遇都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切实分享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社会保障属于刚性福利,待遇水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政府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保基本”的方针,提高水平要立足现实发展阶段量力而行,区别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并注意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各类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重点,一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并研究建立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物价水平相联系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通过实行门诊统筹,把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扩大群众的受益面,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三是把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到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同时相应提高工亡丧葬补助和供养亲属抚恤等标准;四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加强失业预防功能,并建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使参保者不是消极地等待风险补偿,而是从积极的社会保险政策中获益。
四、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资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顺畅的筹资渠道、充足的资金供给、可靠的增值手段,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面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挑战,增强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愈加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中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已经超过13%,达到8000多亿元;社会保障资金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仅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就超过1.2万亿元,累计积累结余总额超过1.9万亿元;同时,还建立了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在13个省份开展了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实现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模式的转变,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的部分“做实”资金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为社保基金在严格监管下通过市场投资增值创造了有益经验。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扩大筹资规模,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增长状况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研究拓宽筹资渠道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充实国家战略储备。二是继续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决策,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同时尽快制定投资运营办法,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努力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五、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是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必要条件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不断健全制度、扩大覆盖、提高水平、增加投入,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为参保者和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使社会保障全方位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在巩固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基础上,要研究提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同时加快实现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地市级统筹。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工作人员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三是加快建设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记录保障对象的缴费和权益,确保待遇支付,对全体参保者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重点大力推进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的应用,在今年底预计发卡1亿张的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期末全国发卡8亿张,并争取早日实现“一卡通”,方便参保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权益记录,方便、快捷地享受社会保障服务。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认真分析新时期的新情况、新挑战,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借鉴各国行之有效的作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