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到底怎么“普查”?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最近相信很多观众朋友的家里都迎来了一些不速之客,他们就是人口普查员。现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创下历史之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中。怎么查?查什么?查出来的数据都做什么?另外,如何做到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普查专题倒计时表上显示数字是61,这意味着还有61天,中国继2000年后再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人口普查就将正式拉开大幕。事实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近一段时间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绿色宣传横幅还有宣传单,各个城市的小区宣传栏里也贴出了普查员的照片,很多人家已经响起了敲门声。
同期
人口普查员1:
您好,我们现在是入户摸底工作,请把您的证件或者身份证。
人口普查员2:
户口本您……
居民1:
在里屋呢。
居民2:
在里屋,行。
解说:
身穿白体恤,配带特殊证件,北京的人口普查员多达10万。他们已经开始走街串巷,到每一户居民家进行摸底,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正式普查前的预热,主要任务是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
马森(北京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我们的人口普查员在这张表上填完了信息之后,就通过我身后这台设备,这个叫做光电扫描仪,通过这台设备将我们这个表上的信息变成数字化的信息,进入到我们的服务器之中。
解说:
等到今年11月1日0时,北京就将和其它省市一起迎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正式入户登记。凡是这个时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都是普查的对象。
王琪延(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教授):
人口作为一个变量非常有用。比如说,我们马上要搞“十二五”规划,那人口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在我们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那就非常有用。
解说:
据了解,此次人口普查将前后历时约四年,仅中央财政就投入近7亿元。出动约650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这次普查将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动用人员最多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于学军(国家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
人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摸清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对于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十分重要。
解说:
就在我们正要开始第六次普查的时候,美国刚刚结束了他们今年3月开始的第23次人口普查。美国的人口普查也是10年一次,作为一个种族、民族构成复杂的国家,人口普查工作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今年美国光印刷人口普查表格就使用了包括盲文在内的59种语言。
罗伯特?格罗夫(人口普查局局长):
你们手里的统计表摆在那儿还没有填的,这可是自1790年以来的最短的表格。
解说:
和美国一样,印度今年也是同时期开始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此次印度人口普查还增加了脸部和指纹数据,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人口普查工作,一年当中所用纸张就将重达1100吨,而整个普查工作将耗资17亿美元左右。
于学军:
今年正好是2010年,世界上大概有50多个国家都要进行人口普查,像美国、印度、中国这样的大国都要进行人口普查,所以今年就把这个主题确定为“数据很重要,人人参与普查都很重要”。
解说:
各个国家的巨大投入已经让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能否得出一个精准的数据也就变得格外重要。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漏报率是1.81%,如今,人们期待着财力、物力、人力都创下记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能够将误差缩减到最小,给国情一个最真实的面目。
主持人:
今天我们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一位权威人物,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冯乃林,冯先生您好。首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刚才我们提到了人口普查叫做“和平时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员”,全社会都非常重视,而且人力、财力、物力都创下了之最。为什么要这么重视?
冯乃林(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从中国来讲,因为确实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人口始终是制约我们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所有的主要政策制定,包括惠及民生的一些政策的制定,都跟人口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主持人:
为什么管它叫做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总动员?
冯乃林:
因为我国13亿人,应该说在这次人口普查当中要么你是作为普查员去调查别人,要么你是被人调查,13亿人都要参与这次人口普查工作。
主持人:
刚才短片里面提到一个数字,就是这一次人口普查前后要历时四年的时间,而且刚才提到了一个时间点,就是真正开始是从今年的11月1日0时开始,是10天的时间,为什么要前期、后期有这么长时间的准备,都准备什么呢?
冯乃林:
因为仅仅靠11月1日到11月10日10天时间,不可能把13亿人的情况全部摸清楚,所以必须要做很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前期,包括进行普查方案设计,包括进行一些必要的试点,包括很多招聘普查员,对他们进行培训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主持人:
11月1日之前,包括现在,现在人口普查员做的是什么工作?
冯乃林:
现在应该从全国的范围来讲,普查员们主要是在进行户口整顿的这么一项工作,具体到北京是户口整顿和摸底这两个工作一块儿在做。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说的就是我们老百姓能够听懂一些,就是现在查的是什么?
冯乃林:
现在实际上就是普查员通过现在的户口整顿和摸底,能够把一个小的区域,比如说一个社区、一个村它大致有多少人这么一个情况,能够大概有所了解。这样准备到11月1日正式入户让每个人都去填表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地安排工作。
主持人:
也就是说前后要两次。
冯乃林:
对,至少两次,有的地方可能是三次。
主持人:
好多人可能不是特别理解,就是人口普查到底与我们每一个人有什么关系?说国家这么重视,跟我自己,跟每一个公民什么关系呢?
冯乃林:
我觉得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首先国家的一些政策,特别是惠民的政策,通过人口情况了解清楚以后,确定了惠民政策跟每一个人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说就业,比如说建立医院,包括一些学校的设立,包括一些其它公共服务、交通等等,都可以通过人口普查得出来的结果能够做出更好的规划。
主持人:
换句话说,就是基于人口普查数字的基础之上,出台的哪些政策和我们普通人是可以直接挂上钩的?
冯乃林:
就业,比如说通过普查可以了解得比较准确的,哪些区域的人,哪些年龄段的人失业的情况,或者就业的情况是怎么样,这样就能够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就业的政策。还有些社会保障这方面的一些政策,也是要了解清楚,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或者一些这种服务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这样一些社会保障的政策。
主持人:
在一系列的调查数据里面,作为国家统计局,你们最看重的是哪些数据?
冯乃林: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人口的总量,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第二是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性别结构,人口的受教育状况的结构等等,各种人口的结构。
主持人:
为什么结构那么重要?
冯乃林:
第一,取决于将来人口怎么样发展;第二,确确实实它和一些很现实的工作是有直接联系的,比如说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我们可以知道有多少年轻人需要就业,有多少老年人我们需要为他提供服务;第三,基于中国特殊的状况,我们觉得流动人口的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它摸清楚。
主持人:
我们能够想象,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做这样的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这个工作会有多庞杂,多么的艰难。接下来我们就会了解到,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普查员都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播放短片)
人口普查员3:
您好,我们是人口普查的。您好。
居民3:
您好,来,请进。
指战员:
这是我们的普查员,我是他的指导员。
居民3:
常住的就我一个。
指战员:
户口本。
人口普查员3:
您爱人呢?
居民3:
这个是我爱人的户口本,他是西城区的。
指战员:
您的户口本。
居民3:
这是孩子的,这是我的。
人口普查员3:
您家三户口本。一人一个户口本,谁是户主啊?
居民3:
我。
人口普查员:
你们搬过来有几年了?
居民3:
有5年了。
杨永安(北京将府家园社区党委书记):
完成一个调查,大概得在一刻钟左右,进一家,大概在一刻钟左右,这是比较顺畅的。要不顺利的话,情况比较复杂的,大概可能20分钟,半个小时也是它。
解说:
在北京四环外的一个小区,人口普查员董金琳的任务是80户,虽然看起来数量并不多,但能顺利地把门敲开,花上20分钟把涉及上百项内容,长达7页的表格都填好,还是个幸运的经历。
北京将府家园社区人口普查工作会:
人口普查员4:
你讲什么我不登,他的门是开了,但是不登。从我来讲,你登不登,我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意义给你讲清楚,你不登咱们就走。
人口普查员5:
这家里面明明有几个人,有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你一敲门,就一个人,明明就在那儿待着。而且你看,肯定不是一个人住,而且你看那情况,肯定不是一个人住。但是他就说了,就我一个人住,这都是我朋友。
杨永安:
那这是租房的情况吗?
人口普查员5:
就是租房的。
杨永安:
就是租房的。
人口普查员6:
也有人户分离的,他家三个人在那住,他就说一个人,电话没给,下次再去敲,你怎么又来电话,说些乱七八糟的,你能和他吵吗,是不是?走得了。
人口普查员7:
登一个人的太多了。
人口普查员6:
他说他在那面登了,但是他人还在这,他家狗都在那里叫,他能上那面住吗?这是明显的他在这儿住。
李庆云(人口普查员):
原来是没有预计到的,想到的是可能有的居民可能不太配合,但是实际在工作当中,难度很大的是什么呢?就是有的居民不是一般的不配合,是拒登。
李亚辉(人口普查员):
比较年轻的人,不是很理解。因为可能是现在年轻人维权意识比较强,他们都提到隐私问题,你问他您家常住几口人,其普查工作不就问您住着几个人吗?他都觉得这是隐私问题,这不能问。
解说:
在这个4000多户,人口超万的中等社区,50个人口普查员面临大量意料之外的难题。从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敲门都难以入户,到一些居民直接拒绝接受调查,再到因为超生等因素导致的不真实信息,相信北京人口普查员们遇到的问题,在全国600多万人口普查员的经历中,肯定会普遍存在。
杨永安:
因为它属于商品房,谁都可以买,北京人可以买,外地人可以买,所以这样人口的结构就比较复杂了。主要是流动人口,外地人口比较多,大概占在50%以上,人户同在的这种情况比较少,占的比例比较少,大概占到30%左右,剩下其余70%都是人住在这儿,户口不在本社区。
解说:
和10年前相比,北京仅是流动人口就大约翻了一番,特别是由于他们的居住地和工作岗位不稳定,导致入户普查时容易漏人,很难查准。此外,在一些高收入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普查员还遇到了更加复杂的情况。
(电话采访)
汪红(法制晚报记者):
前两天我是跟随密云人普办的同志到密云一个比较高档的别墅区,当时我们想的是能够入户进行调查,但是当时走访了大概有20多栋别墅,实际上只有两户能够入户成功,真正填写入户调查表成功的仅有一户。
解说:
和北京的情况一样,尽管全国的正式普查还没有开始,但是从前期的调查来看,难度的确不小,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此次普查能否得到最准确的数据?
主持人:
冯主任,刚才你说了,人口普查之所以叫“社会总动员”,就是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但是刚才我们通过短片看,很多人觉得跟我没关系,我不配合你调查。不配合调查就不会有准确的数字,没有准确的数字会带来什么?
冯乃林:
没有准确数字,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说还是最后,一个是导致整个国家的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有些政策制定这些可能就会引起偏差。从个人来讲,也是如果情况不清楚,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一些不便。
我举个例子,我们原来可能有一个小区,从户籍的情况看,这个小区大概只住了三五千人,但是实际上它可能是因为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可能实实在在居住的人是这个的5倍,甚至10倍。
主持人:
那会给住户带来什么影响呢?
冯乃林:
你可以想象,如果是政府,或者一些企业,或者一些其它机构按照三五千人的规模来设计这个地区的服务设施,餐馆、商店,包括学校、医院,要去……
主持人:
也许就不给你设了。
冯乃林:
对,你要去为10倍于这个三五千人服务,那肯定是一个很困难的局面。
主持人:
问题就出来了,既然是跟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挂钩的,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接受调查?也就是说这次的调查的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冯乃林:
我们分析我们这次调查的难主要是在那么几个方面吧: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确实流动人口多,流动人口随着社会发展以后,大量的流动人口步入城市以后,确实这是一个。而且流动人口的居住、工作,可能也都还是有些特殊的情况。
主持人:
流动人口多。
冯乃林:
对。
主持人:
还有?
冯乃林:
第二,人户分离,刚才片子里也讲到了。他说他那个小区大概有70%的人户分离的情况,我们了解大概知道在全市应该有30%以上都是人户分离,就是说人住在一个地方,他的户口在另外一个地方,这种调查起来也比较困难。
主持人:
包括现在很多人的隐私权,个人权利的增加,刚才您说的这几个原因,怎么去应对?因为我们就是要查到很精细的数字,你不配合不行。
冯乃林:
对,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从技术层面我们需要有一些措施,包括我们这次调查的,首先强调区域要完全覆盖,每个普查员负责一个小区,北京市的所有小区加在一块儿,必须要覆盖北京任何一个角落,不能有死角,不能有没有被涵盖到的地方。
第二,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方式方面,我们这次是采用了叫做在现住地登记和在户籍所在地登记,互相补充的这么一种方式,这样也可以减少可能会对流动人口造成的一种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