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的发展引起了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江西行记者们的关注,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省七项考评体系农业发展先进县”、“全省水产标兵县”、“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卫生城”等称号。尤其是,作为人口大县,该县还获得了“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奖”、“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等荣誉。
鄱阳县正在用生态发展的理念打造中国湖城,探索滨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
“来鄱阳是一个美好之约、欢乐之行、难忘之旅”,游人如是说。来鄱阳考察、观光、旅游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湖区原生态的美丽和纯净。
鄱阳是与鄱阳湖最有渊源的县,鄱阳最大的品牌是鄱阳湖,最大的财富是鄱阳湖,最大的责任是保护鄱阳湖。因此,鄱阳始终坚持把生态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依托“县与湖同名”的先天优势和境内1067个湖泊的生态优势,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提出建设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名城,为与湖命运相连、生息与共的鄱阳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相促进的发展新模式。近两年来,鄱阳百万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第一次在全国举起了“中国湖城”的大旗,力争实行生态环境领头、生态产业领跑、生态文化领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了使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进一步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目标、战略行动实行无缝对接,合拍共振,全县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思想、战略意图,努力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争当“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今年初,鄱阳县按照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规划,确定对接项目141个,总投资达1517亿元。
去年12月20日,鄱阳县启动了为期六个月的以“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国湖城发展水平”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邀请了省发改委起草规划的同志来鄱举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报告会,详细解读规划,使全县150万干群达成“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湖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共识,要快速搬掉“石头”,清除阻力,消除“杂音”。使“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只发展经济不保护生态不行,只保护生态不加快发展也不行”、“不大作为不行,非大作为不可”等理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昌洲乡凤咀村民刘圣文向县委、县政府建言:鄱阳湖湿地公园要用一句经典广告词来吸引全国游客。鄱阳县在全国征集广告用语,“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获江西旅游优秀创意奖。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实施两年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极大地凝聚了百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信心和斗志,而且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引领鄱阳人民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新路子。
县委书记刘锋充满信心地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际上是一个转变的发展方式,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互统一的一个战略。我们要探索一条湖区发展的新路子,用实际行动从多方面全面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
鄱阳正在全力打造以“湖”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特色城市和强势城市品牌。全面加快实施以建设“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以建设品牌鄱阳、实力鄱阳、宜居鄱阳、魅力鄱阳为目标,更加注重开放,更加注重投入,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稳定,更加注重生态,努力实现“园区提效、城区提升、景区提速”,推动中国湖城发展水平的大提升。通过全面提速、高位推进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使鄱阳快速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
美丽不在梦境,而在实践奋斗中。
两年来,百万鄱阳干群没有停留和沉醉在高超的规划之中,而是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求真务实,咬紧生态建设不放松,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打造鄱阳湖畔最美家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使全县整个生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两年来,湖城战略深入人心、湖城品牌日益凸显、湖城建设如火如荼,湖城面貌焕然一新的崭新格局,各种新型生态产业蓬勃兴起。
用组团发展的理念打造“一城三区”,建设鄱阳湖东岸的中心城市。
车从在鄱阳县城出发,如果穿越湖城大道,十几分钟就可抵达鄱阳省级生态工业园——鄱阳县工业园,如果穿越旅游大道,也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到达令人神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是鄱阳“组团式”建设“一城三区”带来的理想效果。
在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过程中,鄱阳用组团式发展的理念来谋划城市的发展,以城区为龙头,以园区和景区为两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设由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核心城区构成,快速通道相连、优质资源共享、功能设施互补、经济联系密切的“一城三区”组团式发展的中等城市。
驱车来到坐落在鄱阳县境内8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鄱阳工业园区,这里已成为新能源“硅谷”。只闻机声隆隆、不见浓烟滚滚,让人真正见识生态工业的美妙。全省首家并网发电的生物发电厂——凯迪生态质能发电厂。这是个投资总额2.5亿元的大型企业,一期装机容量为2台1.2万KW,投产后每年消耗秸秆、谷壳等农林废弃物18万吨以上,可产生上网电量1.4亿千瓦时,预计年销售收入约2亿元。自去年7月开始送电,目前已发电450万度。而新近传来的好消息是:鄱阳又与凯迪总部续签下6亿元的项目,其中3亿元新装2台1.2万KW发电机组,3亿元新建利用燃料废渣提炼工业原料白炭黑的化工厂和有机复合肥厂各一座,彻底将废物“吃干榨尽”。
这只是鄱阳县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大项目其中的一个。
鄱阳与其它县市的差距在工业,短板在工业,但鄱阳的前景在工业,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尤其是赶上了生态工业的时代,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再是捡到篮子里的剩菜,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鄱阳紧紧抓住“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污染防治”三大重点,一切以生态优先为出发点,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谋好项目,抓好环保,走上了一条可持续、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高位切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发展又好又快的产业,于是由于他们坚守了这个原则,导致发展慢了一些、“政绩”少了一些、速度缓了一些、GDP少了一些,坚决按照生态保护的原则有选择的去发展生态工业,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2008年,鄱阳县就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坚决把好项目准入关,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管项目多大,坚决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产业招商上严格把关,严禁污染企业入园。鄱阳主动放弃那些占地面积大、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在拒绝47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后继续淘汰了9个污染企业和6条落后生产线,在招商引资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划定一条“制鞋不制革,制衣不漂染”的“红线”,将制革、漂染等污染严重的项目拒之门外。其次严把企业环评关。督促入园企业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对新入园企业做到先通过环评再立项。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不准落户。一个投资上亿元的牛仔服加工项目本可以落户鄱阳湖边的双港镇,但因为生产过程有布料漂染,会造成水体污染,县里按招商规定,对其环保一票否决掉了。为了守护鄱阳湖这“一湖清水”,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损失几百万元的税收。
投资2000多万元率先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全省首个县级专业污水处理厂,保证了园区工业废水全部截入污水处理中心净化,实现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绿色食品等五大生态产业,建起了投资2.5亿元的全省首家生物质能发电厂,引进了多晶硅制造的光伏产业,引进鄱阳龙虾、乌鱼等特色水产加工企业和十几家鄱湖绿色大米加工企业……园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11.3%。
好环境成了招商王牌,由于把鄱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园区和鄱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态园区的“磁场效应”日益凸现。到目前,以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和风能开发生产为龙头的一批绿色能源企业产业群正在快速成长,并成为鄱阳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鄱阳形成了一大批发展前景好、市场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
由江西格林艾文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兴建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园已在一边建设一边投产,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84亿元。占地198亩、总投资17.7亿元的江西佳辉光电科技公司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如今这家企业已发展成为一家太阳能电池研发和生产的新能源企业,也是鄱阳光伏产业的核心企业,11月底投资2亿元的两条多晶硅、单晶硅生产线又投入了生产;绿色食品方面,规划建设了1平方公里的粮食产业园,建成了饶州酒业、太粮米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鄱阳紧紧抓住“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污染防治”三大重点,一切以生态优先为出发点,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谋好项目,抓好环保,走上了一条可持续、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157家,合同引资98亿元,已建成投产企业83家。今年1-7月份,新引进企业32家,合同引资29.63亿元,新增投产企业20家,实现主营业业务收入31.6亿元,同比增加72.6%;实现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60.5%。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以园区为龙头的开放型经济正引领现代生态工业阔步向前,成为扩张鄱阳经济总量新的“起博器”。
城市个性化建设魅力十足。漫步县城,让人无不发出惊叹。只见古城依山襟湖、山环水绕,湖光滟潋、山峻林幽,天蓝水清、鸟语花香,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居民小区舒适漂亮,休闲公园景秀花香,千年永福寺塔、全省最大文庙、东湖十景等名胜古迹散落于城,一幅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湖城交融、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宜居新城美丽图卷正展现在眼前…… (中国江西新闻网9月15日鄱阳专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