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卫星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并开展X频段测控、紫外导航等试验和空间环境探测。
京华时报9月30日报道 昨天,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任务概述 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
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卫星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并开展X频段测控、紫外导航等试验和空间环境探测。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将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之后,卫星将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分辨率优于1.5米,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环月轨道,继续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记者探访 飞控大厅进行最后演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诞生的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昨天,记者走进飞控大厅,嫦娥二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正在紧张进行中。厅正前方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巨幅大屏幕,一分为四,分别显示着来自发射场的画面、反映卫星飞行轨迹的三维动画图以及各测控站、测量船分布图。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端坐在显示屏前,收集从各测控站(船)发来的数据。位于飞控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的科技人员,与前方人员遥相呼应,密切监视卫星的飞行状态。
>>探测意义 为开发月球资源做准备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那么,开展月球探测究竟有何意义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
>>专家揭秘 奔月经过五个飞行阶段
昨天,北京飞控中心主任朱民才向记者介绍,“嫦娥二号绝不是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技术状态变化多达60多项。”他表示,嫦娥二号卫星要经过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环月运行段、试验轨道段等五个飞行阶段,中途要经过多次变轨,控制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次轨控异常均可能导致卫星飞行轨道偏离设计轨道,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急控制,将会影响整个任务。因此,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朱民才说。
>>气象保障 天气平稳不会影响发射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昨天在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29日到10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9月30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陈振林表示,气象部门会为发射中心做好滚动气象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