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8点49分,随着嫦娥二号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首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对嫦娥二号成功实施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
10月1日晚,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之后,跟踪、测控、调整成了重要的接力赛。
卫星发射到现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直在实时跟踪监测。测控大厅还是不时响起“跟踪信号正常、遥测信号正常”的声音。记者刚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得到的消息,工作人员说,卫星的运行轨道、一切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自星箭分离之后嫦娥二号独自在茫茫太空中飞行了一整夜,这一夜嫦娥二号并没休息。昨天凌晨3点39分钟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卫星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10月2日早上8点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会在不久之后对外发布。
修正成功可能将延长卫星寿命
12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对嫦娥二号成功实施首次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说,由于受入轨偏差、万有引力、宇宙环境等因素影响,嫦娥二号在38万公里的奔月旅程中,需要择机实施轨道中途修正,校正航向,才能顺利抵达环月轨道。
据嫦娥二号测控系统主任设计师李海涛说,轨道中途修正是航天测控中的尖端技术,要做修正,首先必须精确测定卫星正在运行的轨道数值,经过计算后,得出需要修正的数值,有了这个数据,才能控制卫星上的发动机进行工作,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对远离地球达数十万公里的卫星进行精确定位和准确控制,很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大海捞针一样,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按照测控方案计划,我们将对嫦娥二号安排3次中途修正。”李海涛说,当初嫦娥一号在奔月之旅中也是计划了3次中途修正,不过最终只实施了一次。此次嫦娥二号的中途修正次数,还要看卫星运行的具体情况决定。
上海天文台台长、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洪晓瑜2日下午表示,嫦娥二号测轨系统更加精确,卫星首次变轨很成功。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由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北京总部、昆明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的4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和上海VLBI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中科院VLBI网。
VLBI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虽然目前单个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只有25米、50米,但它一旦与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同类望远镜联网,并实时将观测数据传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其口径就相当于各望远镜之间的地理跨度。因此,当上海等4座城市联网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个口径达3000多公里的“超级望远镜”,分辨率达到能看清月球上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目标,其测量精度和测量分辨率相当准确。
由于测轨精确度得到提高,嫦娥二号卫星的燃料可能会比预计中有富余,卫星的寿命还可能由此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