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记者 李克伟)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每年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千亿斤,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耕地面积只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十六分之一的河南,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呢?
首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使河南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抓粮食生产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托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坚持夏秋并重、挖潜秋粮,稳定面积、主攻单产,通过抓好高产创建、抗灾减灾,增加总产、提升质量。目前,河南省已经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粮食优质高产管理经验,在抗旱、防涝、促弱、控旺、防病、治虫等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应变管理措施。
其中针对晚播小麦管理的“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和小麦条锈病“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被农业部在全国推广。2009年,面对夏粮生产遭遇罕见的特大干旱、病虫重发叠发,秋粮生产遭遇大风暴雨、低温寡照等严重自然灾害,精心组织实施抗旱浇麦保丰收“600行动计划”和秋粮夺丰收“450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实现了粮食生产预期目标。2009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078亿斤,同比增产0.5%,连续4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认真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积极克服持续低温等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全省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加5.14亿斤,增长0.8%;平均亩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
其次,农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拓宽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农业效益和质量。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一批优质高效作物生产基地,促进了优势特色农作物逐步向适宜区集中。通过引导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向优势产业集聚、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以黄河滩区绿色奶业、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许昌花木、信阳茶叶、焦作怀药、南阳柞蚕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
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近年来,河南省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以工带农的重要载体,依靠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茁壮成长,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使农产品实现了由农田到超市再到餐桌的转化和增值,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品牌的转变,农产品加工业跃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实现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全省农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6000多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约500家,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100多家,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7家。全省农产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汤圆等面制速冻食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最后,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宽。通过举办2009、2010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省共签约重点项目293个,合同资金695亿元。通过举办2009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银企合作对接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4个、银企对接项目252个,合计金额257.26亿元。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累计贸易成交额63.5亿元,排名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