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因台风“鲇鱼”及其带来的暴雨造成崩塌困在苏花公路上的大陆游客,至今仍有20人失踪。目前搜救行动进入第4天,台湾陆海空全力搜救,苏花公路外海疑似发现数具遗体。中国之声连线中央台驻台湾记者彭玉冰了解救援最新进展。
记者:我正在苏花公路112.8公里处的垮塌现场。现场总指挥告诉我,现场有227人在进行搜救。先前传出说发现遗体的消息,总指挥说与大陆游客失踪没关系,创意旅行社的车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线索。
空中飞机在进行搜索,海面上有搜救船,陆地上有搜救人员垂降到悬崖下搜救。这个时间点上,上面开始刮大风,开始变天了。一路上我们从底下上来的时候,看到路面底下是空的,车子都是悬着过来的。
中外几十家媒体记者、海旅会副秘书长李亚莹、广东省旅游协会会长周开生、拱北口岸中旅总经理胡文强等都非常关切打探和询问。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不被允许太往前靠。我们脚下的地面都是垮塌下来的碎石。一边是非常美的太平洋景色,一边是满目疮痍,山体已经很松。苏花公路106公里处发生垮塌。记者在道路抢通后冲到112.8公里处的垮塌现场。
发生事故的苏花公路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公路?事发时,又为何有整整33个大陆团被困在这条路上?
苏花公路“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悬崖峭壁。”全程总计308公里,其历史可追溯到1874年,清朝政府为巩固边防与安抚住民,耗时两年开辟这条“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的临海道路。此后一百多年不断扩建,到1990年才开放双线通车。尽管如此,狭窄、险峻、弯道多依旧是苏花公路的最大特点。
由于苏花公路沿途经过多处山峰,而这些山体大多以土石结构为主,很容易发生塌方或滑坡,并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途经该公路的重要客货运运输均已转向铁路,苏花公路则转为以景观公路、采石运矿和区域性交通为主。尽管如此,从2002年至今,苏花公路曾经发生过7次较大的塌方事故,而这次事故也是该公路78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每逢下大雨,当地就会封路”,有当地人士甚至称之为“死亡之路”。台湾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以去年的莫拉克台风为例,造成崩塌地面积有51200余公顷,摊开来有两个台北市那么大。重灾区之一的高雄县小林村有169户、398人遭土石活埋。而此前大陆游客在花莲景区也发生过被落石砸死砸伤的惨剧。为什么宝岛台湾频遭地质灾害重创?中国之声连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媒体副主编杨浪涛了解更多相关情况。
主持人:宝岛台湾频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
杨浪涛:台湾地质灾害频发余其地质和气候有关。第一,台湾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破碎。台湾以山地为主,山地大概占2/3,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比如,台北、基隆、高雄。台湾此次发生泥石流地质主要在东部地区,比如,花莲、宜兰。第二,台湾降雨量比较大,年降雨量是2500毫升左右,相当于北京年降雨量的4倍。此次发生泥石流的宜兰县降雨量会更大一些,每年秋季受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非常大。比如,台北火烧寮1912年年降雨量曾达8400毫升,这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降雨最高记录。第三,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苏花公路在当地叫“死亡公路”,路特别窄,基本贴着大海,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塌方等。
主持人:对于游客来说,发生地质灾害之前是否会有预兆?一旦遭遇险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杨浪涛:泥石流和塌方一般是突发的,但在发生之前有征兆。泥石流发生之前有时会发出打雷的闷响,很远就能听到;有时候河流流量会突然增大或减小;有时候还有其他变化,比如,山体滑坡、树木倾斜等。
如果发生泥石流,首先要观察这个地方有没有逃生通道。比如,如果发生泥石流,不要向下跑,应该往山上跑。如果一旦无法脱离险情,遇到稀性泥石流可以抱住固定物,比如,电线杆、大树,尽量避免被泥石流冲到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