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高铁为中国的中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以战略信任取代战略怀疑
——法国经济专家主张尽快加强法中关系
法国经济专家奥利维·帕斯特雷最近在法国《世界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没有中国、绝无出路”。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可以说标志着法国舆论,至少在经济界,开始对涉及中国的“政治正确主义”提出严重质疑,并不再忌讳大声地说出来。帕斯特雷并非等闲之辈,他是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是法国“经济学家俱乐部”成员,著有《金融危机内幕》、《走出危机》等十多本专著。他还主持一些主流媒体的经济专栏,是法国很有影响力的主流经济学家。他的这篇短文对于很多传统“汉学家”来说无疑是一次“惊世骇俗”的冲击。他的观点很清楚:一要正确认识中国;二要摒弃“政治正确主义”,以对中国的战略信任代替战略怀疑;三要“使中国成为法国真正的合作伙伴,至少也要成为盟友”。
帕斯特雷开宗明义地写道:“仅在两年前的法国,当人们提及将中国接纳进入世界经济治理核心的必要性时,得到的最佳回应,不过是彬彬有礼地表示颇感兴趣,且往往带着一丝屈尊俯就的意味。‘拜’危机之‘赐’,我们总算明白,中国,还有在较低程度上巴西和印度,构成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既然是“必由之路”,那么法国应该如何构建与中国的关系呢?帕斯特雷认为法国自己要认清3点:一是“中国早在1820年国民生产总值就占全球40%,远超今日美国经济所占世界比重”;二是美元之所以能够“维持目前水平”,完全是“受惠于中国同意继续用其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大量山姆大叔抛出的国债”之故;三是“法国最重要的大企业都认识到,其前途与中国的意愿密切关联,因为中国控制着从性价比来说效益最佳的工厂、从世界范围来看增长最快的国内市场”。帕斯特雷的结论也十分明确:“如果我们接受这3个不可回避的前提的话,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做出选择……”
帕斯特雷提出迅速加强对华关系的3项措施:“首先要接受在中国领导人眼中具有分量的工业领域的技术转让(航空、国防、金融等)。其次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们的大学生同样也应像中国大学生那样开放,需要来自外部的培训。停止在教育领域推销几份毕业证书的做法,以组织起真正的‘大脑交流’。最后,为什么我们不将与中国的合作也‘地方化’呢?我们各省正缺乏可靠的国际合作计划,为什么它们不能以可行的方式与中国的地方各省联姻,以建立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伙伴关系?”帕斯特雷的结论是:这三项行动“将使法国密切与中国这个新‘帝国’的关系”。
帕斯特雷特别强调,要与中国加强关系,不能指望欧盟。27国组成的欧盟在这位经济学家眼里没有能力“与仅有的两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建设性对话”。因此,“法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立自主的对华战略”。显然,法国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迈进,尽管步子还很小、很犹豫。真正要做到如帕斯特雷所期望的那样“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伙伴,至少成为一个盟友”,还需要时光。
因为帕斯特雷的观点目前在法国仍然遭到一些势力的抵制。令人印象深刻的,恰恰是帕斯特雷对这种势力的描述:“必须尽快摒弃今天法兰西精英的‘政治正确’思维,这种思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先是忽略、后是怀疑中国。必须停止将中国视为仅仅致力于将其衬衫倾销给我们、剽窃我们技术,并利用危机低价收购我们40家市值最佳企业的国家。我们必须将这种战略怀疑,以战略信任代之……”
要理解帕斯特雷此文的冲击性,就要了解法国舆论对中国整体看法这个大背景。多年来,正如帕斯特雷所写的那样,法国部分“精英”操纵媒体,先是有意忽略中国,然后是质疑中国。对中国永远是负面评论。结果使法国大众舆论对中国迅速发展、变化的事实视而不见。整个1990年代,法国大众传媒对中国的负面见解直到今天在法国仍然属于“政治正确”的,而赞扬中国则相反。
帕斯特雷的文章标志着一种新的气氛正在出现。那些从一切领域坚持反对中国的势力,正日益失去听众和观众,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驴皮”一样,在一天天变小。而帕斯特雷的观点,则在一天天深入舆论和人心…… (本报巴黎7月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