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编织袋!里面装了什么?”见到好姨的儿子阿远,记者不禁发问。他的背上有一个半人高的红蓝编织袋,打开一看,是好姨大半年来的门诊、住院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好姨罹患非小细胞肺癌,阿远陪她辗转了七八家医院。这个编织袋,浓缩了好姨母子艰难的求医历程。
高昂药费如同大山
今年大年初二,好姨出现胸疼胸闷、腰痛的症状,“难道妈妈得了肺结核?”阿远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非小细胞肺癌!阿远不相信这个结果,他执著地带着好姨又跑了5家医院,结果一次次验证了这个诊断。
今年4月,好姨和阿远在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看到了有关非小细胞肺癌门诊特定项目的宣传板。当时他并未在意,频繁的检查让好姨的身体不堪重负,身体状况不允许好姨接受化疗,一位医生给了他一个建议:试一下靶向治疗药物,说不定有用。
自从好姨患病后,阿远四处寻医问药,每晚在各种有关肺癌的国内外论坛收集各种资料,仔细搜查靶向治疗药物的资料。5月中旬,他决定让妈妈试试。一天,两天……几天之后,好姨的身体状况果然好转。可是,靶向治疗药物一粒药要500元左右,每天一粒,每个月1.5万元药费成了压在这个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符合条件难题解开
4个月之后,阿远带好姨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又发展了。10月中旬,阿远记起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关于靶向治疗药物的宣传,便带着装满母亲求医记录的编织袋前往医院咨询。他被告知享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门特待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第二,EGFR基因检测为阳性,且需要由责任医师评估后才可以申请。
幸运的是,好姨符合这两个条件。在医保中心的帮助下,从11月开始,好姨可以获得每月最高1.5万元的报销额度。好姨的主治医生、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明表示,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好姨肿瘤的发展。
惠民政策知者不多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七成以上,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八成已无手术机会,需药物治疗。以前,这类病人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而化疗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并非所有患者可以耐受。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且每天只需服一次药就可以正常生活。因此,在被允许运用于一线治疗之后,它成为很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福音。可是一个月1.5万元以上的高昂治疗费用,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今年2月,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被纳入广州市医保门诊特定试行项目。据悉,目前广州市有三家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为试点医院。每间医院设4名责任医师,为病人办理门特待遇。截至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共为13名病人办理了该项目门特手续。试点单位表示,很多病人并不了解这项政策,“我们希望这项政策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