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昌首义与清王朝瓦解
辛亥革命是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胜利,给了清王朝以致命的一击,随后迅速扩大为全国规模的运动。清王朝统治在革命的枪声中土崩瓦解了,经过“南北和谈”,孙中山回国后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然后,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投机分子袁世凯窃取,革命志士为了维护共和,继续进行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1.武昌首义
革命党人全力以赴地筹划并发动的广州“三·二九”起义已经失败。新的风暴正在孕育,悄悄地集结着力量,准备更猛烈的爆发。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事情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大崩溃很快就会开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四川保路运动成为了1911年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全国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保路运动是在收回权利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商办后,于1909年开始动工修建。清政府为了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企图将两湖境内的铁路送给帝国主义,遭到人民的反对,掀起了收回路权的运动。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后,清政府悍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企图以“国有”的名义将路权拍卖给帝国主义,以换取帝国主义对“皇族内阁”的支持。把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既严重地出卖了民族利益,又极大地损害了商办铁路各省绅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与铁路关系密切省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四川各州县纷纷响应。清政府对四川保路风潮十分恼火,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严加镇压。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同盟会借机因势利导,商讨组织武装起义,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9月7日,赵尔丰枪杀数十名请愿群众,促使保路运动转向反清武装起义。成都附近的同志军率先起义,各地闻警纷起响应,数日内逼近成都义军总数达10万余人。起义军围攻成都激战十余日,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攻城器械,未能成功,撤围向各州县发展。四川保路运动终于导致了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就在湖北总督瑞方率军入川后不久,武昌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
领导武昌起义的是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1911年1月3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蒋翊武、刘复基等成立文学社,坚持湖北从科学补习所以来至振武学社各革命团体的一贯传统,继续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1907年在东京成立的共进会的领导人于1908年相继回国,准备按计划在各省策动起义,其中以湖北共进会成效最为显著。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派人到上海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联系,请他们到武汉亲自主持起义大计。9月24日,两团负责人再次聚会,初步拟定中秋节(10月6日)起义,并通过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起义计划。后因约定同时起义的湖南革命党人要求展期10日,遂最终确定10月16日湖北、湖南两省同时起义。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宝善里机关检测炸药,不慎爆炸,起义事宜泄露。宝善里事变发生后,当天,蒋翊武等人正在军事总指挥部聚会商讨发难日期,会议当即决定于是夜晚12点起义,以南湖炮队炮声为号。然而,当晚负责到南湖传送起义通知的同志因沿途受到军警盘查,设法赶到南湖时,子夜已过。9日晚起义计划流产。清政府加紧搜查革命党人。
失去统一指挥的革命党人仍私下秘密约定破釜沉舟,誓与反动政府拼个鱼死网破。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几乎同时发难。宣告清王朝灭亡的武昌首义枪声终于打响。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的带领下,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械弹药。各标、营闻枪声后,纷纷起义均向军械库集中。随后相继赶到楚望台的有第二十九标、三十标、测绘学堂的学兵、混成协辎重队、工程队及炮队等起义队伍,总计约2000人。熊秉坤等经协商,推举曾参加日知会的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组织进攻总督衙门及各要地。
经过一夜激战,天将破晓时,武昌完全被革命军所控制。在武昌起义胜利消息的鼓舞下,11日夜,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相继举行起义,翌日即先后宣告光复。武汉三镇遂成为革命党人的天下。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士兵们在第二天邀集谘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开会,共同商讨建立湖北国民军政府。结果,谘议局的议员们和大多数参加起义的士兵,都赞成推举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的枪声及其胜利的消息,如闪电雷鸣,在酝酿已久的摇撼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的革命风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震,一时间中华大地狂澜骤起,革命浪潮迅即席卷全国。在10月份以内,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联翩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和广东先后反正;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有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给全国人民最后倾覆清王朝奠定了基础。
(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辛亥革命网投稿联系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