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张舵)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的金伟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议室里随处可见的专利证书令人印象深刻。“对于我们这家有10年历史的公司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这些技术专利拥有权了。”公司董事长丁冉峰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从事石油化工新技术开发及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金伟晖公司凭借专利技术许可带动专利设备销售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总资产从当初的50万元增长到6.88亿元的神奇故事。而在中关村,像金伟晖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006年至2010年,中关村企业申请专利58558件,是“十五”期间的4.36倍;同时企业专利授权24569件,是“十五”期间的4.32倍,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局长徐正祥说,中关村经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知识产权产业特征。
知识产权产业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联盟首席经济学家斯维克于2005年最先提出。徐正祥说,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该产业具有知识产权密集,主要依靠知识产权获取高收益和高度依赖知识产权保护等特点,主要包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产业、版权产业及知识产权服务产业等。
过去25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了从传统工业产业向创新型的知识产业的转型步伐。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权利化的利益载体,其经济价值已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指标之一。
据估算,2005年美国知识产权产业的产值已达到5万亿至5.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年度GDP总和。
根据201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初步测算,2009年,北京市知识产权产业增加值约为321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42%,相对2005年增长104.5%,其中中关村知识产权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已经成为中关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关村是中国智力最密集地区,有近200所高校和研究院所,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制了20项重要国际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规模的80%输往京外地区,中关村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1000家。徐正祥说,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关村将依靠知识产权产业释放巨大的引领作用。
2009年,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专利和版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产业,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区,发挥知识产权作为区域产业集群的黏结剂和催化剂功能,推动中关村知识产权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