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5日电 综合报道 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南方多个省市旱情仍在持续。有专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次系遭遇50余年来少见的极端气候。据最新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可能导致旱情持续和发展。目前,各地正积极抗旱,从5月25日凌晨开始,三峡水库的放水量进一步加大,以应对旱情。
湖北989万人遭受旱灾 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久旱的湖北省5月21日至22日出现降雨,但未能从根本上缓解旱情,气象预报未来十天内该省将仍无有效降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高度关注湖北旱情,23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鄂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此前,湖北省民政厅已针对灾情,启动省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
湖北省昔日的“鱼米之乡”土地龟裂,湖泊水体萎缩,洪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4成左右。过境的长江、汉江持续偏枯。上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被誉为“中国水塔”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4.3米,创历史新低。
据湖北省民政厅通报,目前灾害已造成87个县(市、区)98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800万亩,其中绝收3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旱情出现以后,省民政厅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加强与省防办、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等部门的沟通会商,积极向民政部汇报灾情信息,高度关注旱情对群众饮水、口粮等基本生活造成的影响。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赶赴荆州、黄冈、孝感等地对旱灾情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旱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情况。
响应启动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按照《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救助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来自湖北省林业厅消息称,今年开春以来的持续干旱,给湖北林业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新造林出现成片死亡,成活率比往年减少近四成。
据湖北省林业厅厅长王海涛介绍,今年以来,湖北各地新造林面积277万亩,受干旱影响,平均成活率仅50%;大田育苗16.3万亩,七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湖北省林业厅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抓好造林抗旱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重点工程、重点基地和重点地段新造林损失,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针对旱情适时开展补植补造工作。
江苏大规模增雨干旱仍持续 洪泽湖水位告急
连日来,江苏省有7市、14个区县、15个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先后放炮增雨25次。田间旱情缓解,但下游湖库蓄水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长江、淮河、太湖全流域性降雨同时出现异常偏少,淮河出现断流,江淮之间、苏南地区的降雨量为60年来最小值,气象旱情不断升级。
位于江苏境内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水位告急。气候监测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由于天气持续干旱少雨、农村抗旱大量用水等原因,淮河盱眙段、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5月24日,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12.16米,是同期历史上记载水位的最低值。卫星遥感监测图显示,淮河因近期旱情已出现断流,目前淮河水域面积比正常时减少近六分之一。
目前长江口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基本正常,京杭运河等河道航运水位得以最大程度保障。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水利厅副厅长陶长生表示,今年1月份以来,长江下游持续干旱少雨,主要江河湖库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湖库蓄水严重不足,固城湖水体缩小,石臼湖等部分湖库几近干枯。
江苏省气象台旱情分析认为,今年3月以来,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降水异常偏少是旱情主要原因。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长江、淮河、太湖流域降雨总体上仍然偏少,长江上中游来水不足、淮河断流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湖南大旱殃及680万亩良田 气象部门称防旱涝急转
湖南省防指5月24日分析称,由于此前降雨持续偏少,湖南今后一段时期或将面临旱涝急转、边旱边涝的不利局面。
截至5月24日,湖南累计平均降雨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为建国以来同期降雨最少年份。受此影响,湖南大部分地区发生干旱,特别是岳阳、常德、益阳等6市州受旱严重。干旱高峰期(19日)湖南共有87个县(市、区)受旱,82万人、1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从5月21日开始,湖南境内普降小到中雨,其中前期旱情较重的湘西和湘北局部还降下大到暴雨。但由于此次降雨总雨量不大,前期土壤墒情差,没有产生大的汇流,对增加工程蓄水十分有限。截至23日统计,湖南仍有680.7万亩农田、383万亩农作物受旱(重旱93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97.6万亩。
湖南省防指表示,农业受旱依然严重、局地人饮困难没有解除、部分城镇取水依然困难是当前湖南旱情的主要特点。此次降雨虽使岳阳旱地缺墒情况基本解除,但该市仍有120.7万亩农田受旱,其中重旱35.6万亩。此外,张家界仍有32万亩水田无法翻耕,辰溪县尚有21万亩水田无水翻耕移栽。在华容县城,14万居民饮水仍靠从长江提水解决,辰溪县26个乡镇大多数村已无水可抽。
目前,湖南6个市州、54个县市区都已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6市州13县(区)共开展作业60余次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约1.4亿吨。
气象部门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湖南仍无强降雨发生,晴热高温天气将卷土重来,旱情将持续发展。由于即将进入主汛期,湖南可能面临旱涝急转、边旱边涝的不利局面,防灾形势复杂。
江西区域性暴雨天气结束 鄱阳湖滨湖地区旱情缓解
5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迎来久违的区域性暴雨天气。江西省气象台消息称,本次强降水过程先后有24个县市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严重缺水的永修、星子、都昌、湖口等鄱阳湖滨湖地区旱情得到缓解。
据统计,5月21日8时至23日8时,江西全省平均降水41毫米,强降水主要位于九江市、宜春市西部、上饶市东部和抚州、赣州两市北部。先后有24个县市日雨量超过50毫米,1个县市超过100毫米。另据气象部门统计,本次强降雨累积雨量有52个县市的337个乡镇超过50毫米;永丰县、黎川县、修水县、永修县、星子县、婺源县、德安县等7个县市的11个乡镇超过100毫米,以永丰县上溪镇122毫米为最大。
据了解,入汛以来,由于江西省降水总体异常偏少,同时赣北赣中蒸发量明显超过降水量,全省旱情严峻,赣北赣中已有61个县(市)出现轻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31个县(市)出现中旱,2个县(市)出现重旱。
江西省气象台专家认为,鄱赣大地喜迎及时雨,有利于遏制该省旱情发展和农作物生长,尤其是严重缺水的永修、星子、都昌、湖口等鄱阳湖滨湖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已基本结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认为,本次降雨对改善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墒情有利,对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有积极作用,但库湖蓄水增加不明显。
中央关注长江中下游抗旱 督促各级政府及时部署
中国气象局监测结果显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到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引起了中央政府高度关注,中央提醒各级地方政府,准确掌握汛情旱情,及时做出部署;加强防洪工程和抗旱水源调度,有效处置突发洪涝灾害和旱灾,防止重大灾害事故发生。
根据现行法规,抗旱、防汛抗洪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国家防总、监察部日前联合对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进行了通报,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共计1902人(次),接受社会监督。
通报要求,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要按照防汛抗旱职责要求,迅速上岗到位,熟悉防汛抗旱工程情况,督促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切实履行防汛抗旱工作职责。要坚守岗位,及时准确掌握汛情旱情,并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及时做出部署。通报强调,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等造成严重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民政部日前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旱灾救灾工作。通知强调,灾区尤其是重旱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有效解决好受灾群众在饮水、口粮、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保障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为应对旱情,官方下令大幅提高三峡水库泄量。国家防总日前决定,5月25日-6月10日,将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每秒1.1-1.2万立方米,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提高三峡水库泄量的同时,中央还下拨抗旱资金、调拨抗旱物资,接连派出工作组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协助指导抗旱救灾。
专家解读干旱原因 称长江中下游遭遇少见极端气候
从今年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据最新天气预报,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较少,可能导致旱情持续和发展。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可以说是一个极端气候事件。周兵介绍,通过初步分析,国家气候中心认为,造成此次干旱主要有三个原因:影响中国东部的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水汽输送条件不足,水汽通道未能有效建立;今年以来,冷空气活动显著且势力强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形成冷暖交汇的局面。
周兵介绍,未来长江的防汛抗旱形势,可能同时表现出旱、涝两方面情况,因此,全力投入抗旱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防汛不能麻痹大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