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7月22日电 题:“花卉经济”在西藏高原风生水起
“以往对我们来说,鲜花就是奢侈品,可现在我们不但实现了鲜花的大量种植,供应了拉萨市场,还将鲜花销往了尼泊尔。”33岁的洛桑次仁站在温室前,一脸自豪地说。
洛桑次仁现在的职务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该合作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种植蔬菜和花卉,近年来,除了种植蔬菜,还大力推广花卉种植,并从2008年底开始,将花卉远销尼泊尔。
岗德林的华丽转身并非个案,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西藏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7.24亿美元,为“十五”时期的3.3倍,年均增长32.41%。
洛桑介绍,如今的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是拉萨地区最大的蔬菜花卉生产基地,该合作社占地1500亩,拥有高效日光温室920栋(其中包括鲜花温室大棚100栋),合作社种植的蔬菜花卉销售地覆盖整个拉萨地区。
“西藏的光热资源丰富,加上温室种植,给蔬菜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洛桑指着路边一栋温室说,“以西红柿为例,一年种三茬没问题,年产量达5000千克以上。借助这些温室,附近村民都发家致富了”。
然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洛桑回忆,该蔬菜基地在2000年刚刚起步时,并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除了一些外来户,本地村民没有一家参与种植的”。
尽管如此,在自治区农校学习过农业技术的洛桑却看到了在该地发展蔬菜种植的前景,在他及一些同仁们的呼吁下,堆龙德庆县从政策和资金上对该基地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04年,堆龙县农民合作社开始试运营,国家的资金投入随之加大,包括自治区农发办、农牧厅、科技厅及市县都给予合作社大力支持。为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洛桑主动请缨,于2005年开始向合作社“租借”了5栋温室自己经营,短短4个月就赚了4万元人民币。
“如果让我种到现在,早发财了。”洛桑笑着对记者说。在他的带动下,附近村民纷纷转投合作社。
如今的合作社,已有358户当地村民参与经营,相较于之前一亩地仅800元左右年收入,现在每栋(约8分地)温室1.25万元的获利,让合作社成为当地一个名副其实的“香饽饽”。随着入社人数的骤增,合作社的温室开始供不应求。
“今年国家计划新增260栋日光温室,已经报名的农牧民有400多户。”洛桑对记者说,“从2007年开始,申请温室的村民必须要接受培训和考试,成绩进入前10名才有资格拿到温室,其余的继续参与培训”。
谈及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困难,洛桑首先提到了资金问题。他以花卉销售为例指出:“合作社尽管有一辆冷藏车,但远远不够用。而从拉萨运到尼泊尔,路途遥远,一辆车也远远不够。如果有足够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岗德林的鲜花销路肯定会有大的突破。”
洛桑的期望将在近期成为现实。自治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将大力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高效日光温室,丰富蔬菜品种,有效保障城镇蔬菜供给。政府对于岗德林等蔬菜基地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翘首可待。
对于合作社以后的规划,洛桑称,岗德林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村”、“万元村”。到那时,岗德林这个品牌将为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