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断头路 疏通微循环”调研报告
“缝补”京城道路
打通一条断头路的一端,转移一个公交港湾,连接起两条道路,亦或是移走一根电线杆或几棵大树,拓宽一条道路的出入口,拉长或缩短主辅路出入口的位置,给过街天桥多加条“腿儿”,保证公交上下车乘客安全方便的走到人行横道上……上周,连续三天,记者与一群城市道路的“修补改造师”,一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体会着路政人员默默“缝补”京城道路的艰辛和付出。
今年,市路政局项目管理中心针对两会提案、人民来信、专题研究、各区政府及委办局提出的建议开展了拥堵点段方案设计,并组织各区政府、市公安交管局、市园林绿化局、公交集团等相关单位参与方案评审,确定了100项“疏堵工程”和47项微循环项目,其中包括改造平交路口100项、建设公交港湾及站台38项、完善过街设施4项、完善道路微循环24项。截至8月底,已完成西客站北广场东西两侧天桥增设中央隔离护栏、京通快速路南辅路拓宽、高碑店桥下路口改造等18项工程,国贸桥下路口7项工程在施;其他项目正在办理地上物拆改移等施工手续,预计工程在11月底前基本完工。
地点:德外桥西北侧辅路
夜里干活工人不敢高声语,怕扰民
现场——
“这里的桥该加高一点儿了,修路以后地面高了……那里的绿化带缩进一点儿可以加条快速道,这样这边儿的车流会更流畅……”和市路政局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的副科长叶凯丰走在一起,你会明显感觉到他的“职业病”,就是一路上看哪儿都还有些“小问题”,而在记者眼里,眼前不过是宽敞的马路和多彩的绿化带而已。
中午时分到达德外桥西北侧,阳光下,这里的辅路沥青明显还是深浅俩色儿,一边新一边旧,看得很分明,长约110米的一段路,显得敞亮了不少。施工单位、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经理周桂军告诉记者,这里主要是拓宽了路段,刚完工,原来就是条窄道,新风街出口处的拥堵瓶颈,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路边儿乱停车。现在比之前宽了4米,多了一条机动车道。
“因为乱停车,施工前我们先要派专人盯车清车;还因为是繁华路段,白天车流量大,只能凌晨零点到5点施工,工期两个多月。五环内修路都这样,就得夜里干,工人干活儿时不敢大声说话,怕扰民。”周桂军说:“你们记者拍我们白天施工的场面,其实机会很少、很难,因为我们基本都是晚上干。”
叶凯丰则感慨地说,疏通这种繁华路段的瓶颈施工,难题之一就是施工前清车,乱停放的车辆你得派人一辆辆地蹲守盯住,然后请车主开走,最后才能占住地方开工。
缝补结果——
德外大街是连接八达岭高速与北二环路的一条重要放射线,高峰期间德外大街西侧辅路拥堵严重。经现场踏勘及研究,德外大街西辅路拥堵主要原因为:安德路路口南侧机动车道较窄、路口北侧交织距离短;新风街出口处辅路较窄,导致主路车辆进辅路困难;马甸立交南侧出口减速车道较短。
为改善德外大街西辅路的交通拥堵状况,路政局在2011年疏堵工程中对该段道路予以改造,主要采取措施为:局部拓宽安德路路口南侧行车道宽度,将3条机动车道加宽至4条机动车道;缩减安德路路口北侧主辅路隔离带,加长交织段道路长度;新风街出口南侧局部将辅路由2条车道加宽至3条机动车道,并在原辅路外侧新增非机动车道;优化调整马甸立交南侧出口线形,使车辆行驶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