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进入发射演练
技术人员对星箭组合体展开为期一周的技术测试,直至发射前的加注燃料阶段
继9月20日上午顺利完成垂直转运后,“天宫一号”进入发射演练状态。9月21日,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发射场内外秩序井然,记者进入发射场时看到,被发射塔紧紧拥抱的“天宫一号”已罩上了“外套”,发射塔上下,技术人员忙碌而有序地对“天宫一号”和长征-2F火箭进行各项技术检测。“天宫一号”进入约一周时间的发射演练状态,直至发射前的加注燃料阶段。
据了解,“天宫一号”并非真正的空间站,是用于试验我国未来空间站项目所需技术的首个太空试验平台,是为发展其他空间站而从运输器过渡到载人航天基础设施的试验性航天器;而空间站指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发射“天宫一号”是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和技术保障,目的是为我国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新闻链接
难熬的34个昼夜“天宫”打赢除湿保卫战
8月中旬,阴雨天接连光顾发射场,厂房湿度增大,“天宫一号”遭遇难题。恰在此时,“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已经进入不可逆状态的“天宫一号”延期发射。
为保证“天宫一号”在加注扣罩厂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发射场打响了一场特殊的除湿保卫战。
8月中旬,久违了的阴雨天光顾酒泉,但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测试人员却高兴不起来。根据指挥部的安排,8月13日14时,已完成测试的“天宫一号”将被起吊,15时30分准时由测试厂房转往加注扣罩厂房。但直到16时过后,小雨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准备起吊的天车停了下来。根据预报信息,指挥部决定14日17时10分开始转运“天宫一号”。
加注扣罩厂房是发射场专门为“天宫一号”于2007年新建的,其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在阴雨天气状况下远不能达到除湿目的。指挥部的决策者担忧不已,如果湿度太大,势必会损坏部分元件,后果将不堪设想。“立即购买1500公斤干燥剂。”14日下午,发射场指挥部下了“死命令”。指挥部作出这一决定时,负责此项工作的装备部试验装备一处参谋叶茂伟立下“军令状”——保证15日上午10时前调运足够的干燥剂。
在西北干旱地区,干燥剂根本没有市场,整个嘉峪关和酒泉地区只找到几公斤,远不能满足需要。14日18时,终于从兰州联系到1000多公斤干燥剂,但通过铁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运抵发射场。无奈,叶茂伟只好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一辆小型货车,连夜将干燥剂运往发射场。“保证安全,准时运抵。”叶茂伟打电话、发短信,向2名司乘人员叮嘱着、又催促着。可是,就在车辆行驶到天祝县境内时,大雨引发的洪水淹没了道路,几十辆过往车辆不敢贸然行进,停靠在路边观望着、等待着。怎么办?司乘人员从一遍遍的电话中知道,运送的物资延时将意味着什么。司乘人员顾不得个人安危,在漆黑而不着村落的山区,他们驾车冲进泥浆……8月15日上午,干燥剂被安全及时运抵发射场。
8月16日,“天宫一号”加注推进剂进入推进剂检漏阶段之后,长征二号F火箭也已经进行了5次总检查,完成了技术区各项测试。
然而,原定8月30日发射“天宫一号”又因一场意外而受阻。8月18日17时2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火箭托举着“实践十一号04星”冉冉升空。正当人们准备欢庆发射成功时,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这是长征系列火箭31年来首次失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在“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的原因未彻底查清之前,“天宫一号”发射暂停。
按照计划,飞船进入加注扣罩厂房最多能停放10天左右,发射任务延期,“天宫一号”至少要在这里停放一个多月,仅靠那些干燥剂除湿还远远不够,除湿保卫战再次打响。“在低温环境下除湿却不是件容易事。最初那几天天阴下雨,除湿难度相当大,我们身上的压力也很大。后来,我们集中抽送室内的空气,并在末端集中升温以消化空气中的水蒸气,然后再把这些空气输送回室内反复循环使用,室内湿度被控制在62%以下。”空调组组长张华回忆。
正是装备部门技术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的这种吃苦、敬业精神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劲头,使“天宫一号”在超期存放期间度过了难熬的34个昼夜。如今,“天宫一号”成功转运进入发射塔,他们才松了口气。
新闻链接
“神九”是否载人“天宫”说了算!
记者9月21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天宫一号”发射之后,将与随后择机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明年起,我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神舟”飞船何时载人,要视首次对接情况而定。据了解,“神八”飞船是无人飞船,“神九”是否载人未定,“神舟十号”是载人飞船。今后的载人飞船有望搭载女宇航员发射,目前女宇航员已初步选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