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这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3日)
孙守 刚
这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异康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明省长专门致信,充分肯定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李群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
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参观了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有关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刚才表彰了“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介绍了有关情况,四个市作了大会发言,讲得都很好。通过观摩和交流,比较深的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发展热情高。各地把文化产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许多很好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决心大、劲头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特色亮点多。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特色牌,做优势文章,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一批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一批“两个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一批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这次观摩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涉及了民俗工艺、新兴业态、产业园区、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既有传统特色项目,也有高新技术项目,既有小而精的项目,也有大项目大园区,一定程度上展现和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三是政策措施实。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这次会议印发了8个文件,就推动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品走出去、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园区(基地)的管理认定等,出台了具体意见,政策实,含金量高,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应该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观摩会、交流会,更是一次动员会、鼓劲会。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黄胜同志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李长春同志今年六月视察山东时,殷切希望我省早日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要求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二次全委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六项重点之一,强调要抓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不放松。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作出相应决议。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文化发展,在我党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在全党全国掀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新的热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思想上更加统一,认识上更加提高,行动上更加自觉。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确定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内生增长转变。我省是经济大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服务业明显薄弱,成为我省经济的“短板”。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仅占3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在沿海省份里也是比较低的,广东、江苏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44.6%和40.6%。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低碳、绿色、可持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能够有力促进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比小,贡献度低,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带动作用,而其滞后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效益,已成为衡量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2、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惠民生、增就业、扩消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既是产业,也是民生。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文化消费是人民群众消费的重要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正处在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资料显示,我省年潜在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3500亿元以上,而去年实际上只有1000亿左右,这意味着文化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不仅如此,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不占用更多的资源能源,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许多文化产业项目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从新潮的动漫网游,到最传统古老的手工艺术,人人动手,户户生产,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青岛动漫园吸纳4000人就业,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竣工之后将吸纳5000人就业,淄博荣宝斋也有几千人,杨家埠年画、风筝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开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国家和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翻两番”的目标,这在所有经济指标中是最高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经过人代会通过的,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要向全省人民兑现并作出交代的。“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我们既要抓紧后四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今年计划,又要为后几年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课题。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短板是文化。文化产业既是文化软实力,更是经济硬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就缺乏重要支撑。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远不是文化强省。相比较经济强省建设,各级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高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力度不够,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实力与文化地位不匹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既赶不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甚至与湖南、安徽、云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不少差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不奋起直追,不仅难以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既有的市场也会丢失。我们一定要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在文化产业振兴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幅6.5个百分点,全省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75亿元,新开工项目80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390个。1-7月份,全省文化产品出口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文化创意和动漫服务外包快速起步,离岸执行额达到980万美元。大众报业、山东广电、山东出版等省直主要文化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幅度。上半年济南、青岛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日照、临沂、滨州、菏泽、德州5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以上,东营、烟台、潍坊、泰安4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以上。各类文化企业融资上市的积极性高涨,山东出版、半岛传媒、领航传媒、世纪金榜、世纪天鸿、星火国际等23家文化企业正在为上市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增加值总量进入了全国千亿级行列,文化产业投资集聚和生成的项目,能量正在逐步释放,这些都为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速度不够快。上半年大多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在10%-20%之间,达到30%以上的比较少,甚至个别市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同时,17市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增长幅度最快和最慢相差10倍之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外围层相关层多、核心层少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以上来自传统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仅占到45%,低于全国60%的水平,而重庆已经达到83%,上海达到61%,湖南达到55%。三是发展后劲不够足。去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5.58%,今年上半年的比重是4.7%,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其状堪忧。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一个产业初兴阶段,投资拉动是最主要动力,没有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就谈不上整个产业的跨越发展。四是骨干企业不够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国有45家上市文化企业,其中核心层的24家,我省核心层还没有1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山东只有出版集团1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还没有1家。五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端研发、创意产业相对滞后,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平台。全国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和十大企业中,我省没有一家。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缺乏专业技术和文化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次全会之后,一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将蓬勃兴起。这是我们最大的有利条件。二是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消费大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积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要素支撑。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着提升,一些风险投资方开始把目光转向文化创意企业,许多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五是全国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倒逼机制,必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目前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国家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整合,为我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空间。机遇稍纵即逝,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不进则退,慢了也是退。抓住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明确思路,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培植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为重点,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完善政策,强力推进,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质量效益,确保文化产业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强省。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只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要不断强化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和城市建设一样重视文化产业,以抓工业和城建的魄力和作风来抓文化产业,借鉴抓城建重点工程和工业重大项目的决心力度来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高新项目,书记市长要亲自谈,遇到难题要亲力亲为解决。宣传部长、分管市长更要盯上靠上,扭住不放,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落地、政策支持推动等方面更要加大力度。要认真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规划中凝炼和生成项目。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坚决清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资本,都可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凡是被其它产业发展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都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借鉴实行;凡是兄弟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利用。
2、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紧紧抓住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的合格市场主体。以创新促跨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把发展高新技术的思路措施办法嫁接到文化产业上,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把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既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又可以逾越某些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有很好的文化创意,就完全可以有大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我省经济基础好,工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文化资源深厚,具备了承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吸引投资、集聚人才,关键看一个地方的软环境。各市虽然发展水平、消费市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创造更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4、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高端人才,要面向国内外招聘引进。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文化企业人才培训,鼓励高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齐鲁文化英才、齐鲁文化之星等人才工程,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经营性文化单位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性、市场性特征。发展文化产业,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文化单位无论什么样的所有制、什么样的经营机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就文化企业而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支撑,缺乏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难以生存,缺乏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无法持续。把握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体现在导向和内容上,关键是在资产结构、主要干部任用、市场准入、监督制约机制和依法监管上把好关口,既不能忽视放松,也不能以强调意识形态属性为借口迟滞改革。把握产业属性,关键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架构、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真正把文化企业培育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落实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硬任务,必须想实招、求实效,抓重点、求突破,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做到“七个加快”:
1、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盲目,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现在,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单一的、松散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工业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农业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文化产业也要建立起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现代体系就是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瞄准发展前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意为手段,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一要突出坚持内容为王。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只有具备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如果没有内容、内涵,散失了思想、精神,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形式,也很难留下长久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记。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的优势赢得产业发展的优势。二要突出核心层和新兴业态。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的重点,也是我省的弱项。新兴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最新产物,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也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拓展发展领域,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平面传媒、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网络文化服务和动漫、广告会展、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旅游、农村手工艺等11大产业。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各地要立足发展实际,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和发展目标,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2、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带来的是大投入、大产出,有没有大项目,有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质量和潜力。一要参照工业项目招商的办法,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文博会、交易会和重大经贸活动、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近期,省里将在北京专门组织一场重点项目推介会。二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扶持。省里每年将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使之享受与省重点项目同等优惠政策。各级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三要完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责任制,实行领导包保、指挥部体制等有效办法,责任到人头,奖惩到干部,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确保抓一个、成一个。
3、加快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做大做优做强文化企业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今天,我们表彰的山东省文化企业三十强,是这几年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发展主体的重要成果。但有的还不大不强。要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培植力度,推动更多优势文化企业脱颖而出。一要大力推动资源整合。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联合重组,不断做大做强。现在,报业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资源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各省市都有一些大手笔大动作,组建了一些大集团。要把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加快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力争培育几个资产、经营规模均过百亿元、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精心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后备文化企业。二要大力促进文化企业上市。上市融资是文化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省里已专门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意见,近期还举办了专题培训班。一方面对文化企业上市的热情要保护好,另一方面要选取一批上市条件成熟的企业,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力争早日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上市。三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民营书业前10强中,我省占了3强,这说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要积极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放宽民营企业的文化市场准入,完善金融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办法,全面激活民间文化产业的潜能,加快培植一大批潜力大、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民营文化企业。除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个别领域,对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要“一视同仁”和“同等照顾”。
4、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载体,既是吸纳项目和企业的平台,更是促进创业、孵化企业、研发技术的基地。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偏少,层次偏低,有的园区甚至有名无实,名义上是文化产业园区,实际上是在经营其他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要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在园区规划中,要让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参与进来,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突出差异化、错位化,防止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与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相呼应,黄蓝经济区所在的各市,要在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上走在前列。各市有各市的优势和特色,杨家埠这样的历史文化村和特优手工艺,每个市都有。目前国家发改委在叫停各种形式的主题公园,各地要密切关注,避免盲目上马,同时要杜绝以建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跑马圈地、搞房地产项目。二要形成产业链条。根据每个园区的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文化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要以核心产品为主导,搞好上下游产品配套开发,拉长增厚产业链条,形成园区配套集聚优势,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三要加强园区管理。省里已出台了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一个很重要的认定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园区有没有形成规模、有没有骨干企业、有没有辐射带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对认定的重点园区,省里要进行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考核、一认定。
5、加快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繁荣的程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应当看到,我省文化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文化要素市场不完善,流通渠道不畅通、文化产品和服务不适销对路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成为制约文化消费不活跃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把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建立完善文化消费市场。针对不同文化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形成分众化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重点兴建适合普通群众的文化消费场所,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城乡基层延伸,鼓励新闻出版单位推出更多适合群众购买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开辟一定低价位的演出形式,鼓励文化演艺团队或志愿者组织通过集资、募捐等方式进行文化下乡等活动,引导民间资本以冠名、赞助、捐助等方式参与兴建文化活动、消费场所。二要加强文化消费引导。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要研究推行“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积极探索对群众看电影、看戏、看有线电视、购买图书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适当补贴让利的方式方法。三要创新文化消费经营模式。适应现代消费特点,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直销、一站式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模式,进一步把经营渠道延伸到基层城乡,不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促进文化消费与商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四要培育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权评估、拍卖、交易和艺术品鉴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消费。
6、加快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着特性,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尤其是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争取金融支持更显重要。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和形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文化领域,更好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建设。要鼓励各类风投基金进入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资本市场。二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联系非常紧密,要加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三要推动文化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我省信息产业比较发达,拥有像浪潮、海尔、海信这样的一批龙头企业,许多自主创新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技术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四要推动文化与现代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7、加快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总量还是很小,竞争力很弱。要利用好我省濒临日韩的区位优势,抓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机遇,推进中日韩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面向日韩的文化贸易。要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收购、营销、参展或组建跨国战略联盟,鼓励生产境外市场喜好的文化产品,让更多具有齐鲁文化内涵的产品,持续地大量地进入国际市场。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出口的指导,定期发布指导目录和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文化贸易的政策环境。
五、强化措施,凝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动员起各个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各级要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思路,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省里将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坚持一月一调度,及时通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二要加强政策支持。要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研究、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作为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份内职责,切实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要建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省里将尽快启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有潜力、有市场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三要加强统计分析。统计工作是指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尽快制定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范围,改进统计方法,统一统计口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把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常规统计工作,纳入统计月报,定期发布文化产业重要数据。要注重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态势、发展趋势和问题对策,及时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加强目标考核。能不能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硬任务来抓,考核导向是关键。现在,文化产业已经纳入各级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但总体上占比还不够高,要进一步加大权重,严格考核,真正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省里将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公布排名,加大奖惩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实绩突出的市县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通报批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