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叉车集团的工人们正在总装生产线上组装平衡重式电瓶叉车。宋光执摄
安徽叉车集团小内燃叉车总装生产线。吴文兵摄
面对国际一线品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威胁,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合力”)抓好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显微镜”,对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做到“成竹在胸”;用好“望远镜”,对外悉心研判国际国内市场趋势,做到“运筹帷幄”。
数字彰显进步。十年来,合力的营业收入、叉车产销量、出口量,分别增长12倍、11倍和10倍。2010年,合力的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利润总额达4.6亿元,在全球工业车辆行业的排名跃居第8名。
“我们将致力于成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的领导者、世界工业车辆行业的领先者,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巩固中间传统优势业务,加快向重型车辆、电动仓储车辆以及相关工程机械领域拓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安徽叉车集团董事长张德进踌躇满志。
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成绩单很耀眼。截至目前,合力累计自主开发新产品702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34项,获得授权专利13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4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 2010年,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百分比3.71%。
自主创新成果纷至沓来。研制成功了国际先进水平的G系列环保型叉车,迅速打开欧美市场;研发成功了系列交流电瓶叉车,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成功了叉车属具等一系列关键零部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尽管位居世界工业车辆第八,尽管是国内叉车行业的佼佼者,合力人却始终保持危机感和进取心。
警醒来自于行业。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依赖国外、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种种已成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绊脚石”。
“自主创新是一项回避不了的重大课题,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安徽叉车集团总经理杨安国对记者说。
从何处突围?从高起点的技术引进,过渡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合力最终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这是博采众家之长后的必然!”杨安国说。
9月20日,依托合力建成的机械工业叉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专家验收。该中心在建期间便承担了主要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并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研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8.44亿元。为了打造产业化全链条研发体系,“合力”技术中心构建了较完整的矩阵产品研发体系,在线生产的1700多种型号、512类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国首批、叉车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合力还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筹建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开展振动、噪音、排放、节能等基础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力求原始性创新成果。
人才是“法宝”。合力一方面稳定地从高校吸纳人才,一方面注重现有员工素质的提升,定点组织职业培训,同时全方位引进海内外人才。目前公司研发平台有6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实现零的突破,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持自主营销,拓展两个市场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袭来。次年,合力的国际业务大幅下滑,来自北美和欧洲的订单少了90%。
令人欣慰,合力成功地跨过了这道坎。一年多时间,出口便快速探底回升,今年以来,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秘诀是什么?合力人说:长期恪守自主营销策略,功不可没。
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合力就确定了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挑战与竞争的“35+65”股权营销模式,即合力股份公司控股35%,营销网点经理和骨干员工持股65%。 “这既是行政式管理,又是一种经销商和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对稳固国内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合力的一位资深营销人员告诉记者。
出口压力怎么化解?合力选择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品牌影响力。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合理平衡价格、利润、出口量三者之间的比例;加强品牌建设,力拓海外市场。
去年,面对异常火爆的市场需求,合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手抓,“两条腿”走路,全力确保行业龙头地位。对国内市场,以市场占有率为基本标准,以忠诚度和执行力为基本考核依据,加大对营销网点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及时召开全国或主要区域营销工作会议,提高营销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向网点输送62位员工,为郑州合力投资908万元购置连体商铺,支持广州合力、四川合力建设4S店。公司二、三级代理同比净增45家,有2家一级代理年销量首次突破5000台。对国际市场,抢抓海外市场逐渐复苏的良好机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大吨位和重装产品的出口,提高零部件出口规模,实施海外代理商的评估淘汰,制订差异化的海外营销政策。
“自主营销有助于企业缩短销售渠道,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帮助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经营,规避风险。 ”合力营销人员感慨。
坚持自主制造,实现协调发展说起“创造”,很多企业津津乐道。言及“制造”,不少企业不以为然。而自主制造,恰是合力一大制胜秘诀。当国内外企业大多采用配套协作方式来完成整车制造时,合力人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精心制造整车,还致力于自行设计制造关键零部件。
坚持走自主制造之路,合力人酝酿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决策者们就意识到叉车核心零部件对于整机发展的重要性。 “一来,掌握零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有助于提升整机制造水平;二来,零部件可以作为独立于整机的产业进行发展,其产值不低于整机产值。 ”杨安国向记者分析说。
基于以上认识,合力将零部件作为公司的核心产业之一,依托资本市场和自有资金,大力投资发展先进变速箱、铸件、油缸、变矩器、转向桥、属具等核心零部件,建成了合力铸造中心、安庆车桥基地、蚌埠油缸基地、合力配套产业园等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专业化零部件制造基地。
生产制造能力在大幅提升。如今,合力拥有多家专业化的零部件制造基地,其配套领域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欧美市场。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毛献伟介绍,合力已具备年产叉车整机10万台、铸件20万吨、油缸60万根、转向桥10万台套及相应的下料、金加工、涂装、装配和试验检测能力,尤其在传动系统、液力系统和工作装置系统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合力也由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今年上半年,合力的整机和关键部件产品均创历史新高。
“眼下,除发动机以外,核心零部件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杨安国自豪地告诉记者,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合力的支柱产业,转向桥、油缸、变矩器、铸件等零部件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配套率,出口欧美市场比例也不断增加,与整机产业形成相互支持、互为补益的良好产业基础,在全球工业车辆行业内独树一帜。
从整机到零部件,从内燃车辆到电动车辆,从中小吨位到重装车辆,从引进技术产品到自主设计制造G系列产品,合力人自主制造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歇。
坚持自主品牌,瞄准国际一流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转型从这里迈步。
杨安国对记者说,未来五年,合力想跻身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前五,需要依赖四项指标——不低于120亿元的总销售收入和整机不低于12万台的产销能力、国际化自主品牌、世界型企业的管理标准,以及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而难点恰在后三项。
9月21日,在合力桥箱事业部,机器声轰鸣,员工在忙碌,“创造高质量、奉献高质量、享受高质量”的横幅醒目地高悬着,这里是合力生产核心零部件的地方。几块竖立着的管理看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每块管理看板都细致地分门别类,列出工作计划、管理细则、5S点检、OPL教育等各项。 “管理看板是公司抓精益生产的体现。 ”箱体二班班长王建说,比如始于2009年的OPL教育,每天每个班组都要花十分钟上“一点课”,课堂老师由每个班组成员轮流担任,分享工作经验、日常心得,员工的思考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均得以提升。
质量彰显实力,品牌凝聚内涵。他们强力推进精益生产方式,从质量和服务上维护“HE-LI”品牌声誉。去年,合力将精益生产与工艺优化、班组建设、人才育成相结合,由点到面向纵深推进,全年共完成精益改善提案近4000条,试点部门综合生产效率提高10%-30%。
品牌是软实力,具有持久生命力和竞争力,合力一直将之视为有力武器。十年前,合力国内注册商标仅两件,国际注册商标仅两件。而截至今年6月,“HELI”商标在国内注册43件,在美国、英国等77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成功76件。
金融危机来袭时,合力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来应对。在商务谈判中,坚持自主品牌经营,坚持以HELI品牌销售,并以此为契机调整了非合力品牌销售的代理商,扩大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在从“出口创汇”向“出口创牌”的转变中,品牌战略积极引领着合力转型,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销售,良性循环,一举多得。
“塑品牌非一日之功。 ”杨安国说,目前“合力”是中国叉车市场自主创新第一品牌,“HELI”是中国驰名商标,也是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从驰名中国到驰名世界,打造全球性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每个合力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吴永红、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