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免费报之爽报版面。 尹世昌 摄
香港免费报之英文虎报版面。 尹世昌 摄
报纸免费 社会买单
香港免费报的整体内容偏向大众化、读图化和娱乐化,本地学者表示忧心,认为这会引发香港报业素质的整体下滑,偏离新闻的原义。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免费报章主要是一些蜻蜓点水的报道,没有实质内容,更无具体分析,“作为一个公民社会,如果公众很依赖免费报章去了解社会实况,这是一个悲剧”。
另一个冲击来自市场,免费报的大量出现,势必威胁收费报的生存,引发报业割喉战。和一般人想象的相反,免费报虽然贴钱发行,却活得相当滋润,因为免费,所以有发行量,而发行量就是广告的保证。
香港第一份免费报《都市日报》于2002年创刊,发行量初期达30万份,仅14个月已收支平衡。在2004年,全港报纸约有36亿港元广告收入,《都市日报》占约10%。巨大的利润,是香港免费报纸不断增多的驱动所在。
从消费者角度看,免费当然是件好事。但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读者终究得付出代价,除了报纸内容不如人意,还有不断倒下的森林。香港某环保团体推算,《爽报》创刊前,已有的5份免费中文报章每周5天用纸量达2187吨,需砍伐3.7万棵树。一个多月来,香港环保团体已多次上街抗议免费报破坏环境。
“按需分配”的免费报被大量浪费,环保人士称,不少拾荒老人索取免费报章时“排完队再排”,大量索取报纸,报纸未曾被翻阅便变“废报”。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副会长刘耀成说,中文免费报已成为香港废纸重要的源头,“免费报章破坏环境,希望大财团将资金拿去发展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