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15日在北京签署技术保障战略合作协议,两部门将在网络“扫黄打非”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郭金超 摄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1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开展互联网“扫黄打非”技术保障战略合作协议》,两部门同意在网络“扫黄打非”领域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席协议签约仪式并讲话。
柳斌杰在讲话中指出,“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二十多年来,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他说,在高科技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等技术手段传播有害信息的问题日趋严重,非法出版活动网络化、专业化、高技术化的特点更加明显。这些都要求“扫黄打非”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技术手段,与高科技背景下的非法出版传播活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将全国“扫黄打非”能力提升项目列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新突破。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单位在网络出版和网络信息监管方面,已经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双方的战略合作,必将极大促进“扫黄打非”科技进步,对“扫黄打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柳斌杰表示,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下大力气解决“扫黄打非”技术难点重点问题,推动“扫黄打非”向更高层次迈进,向更宽领域拓展。
白春礼在讲话中表示,网络与信息安全是该院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部署方向之一。长期以来,中科院在新媒体服务网络、网络空间视音频监管、语言文字编码体系和字符库构建、密码算法和安全协议分析、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和应用成果。此前中科院也已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部分成果已经落地,为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下一阶段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签约仪式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分别代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协议致力于全方位构筑全国“扫黄打非”工作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互联网“扫黄打非”工作能力,保障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双方将在“扫黄打非”能力提升和网络“扫黄打非”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包括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新技术背景下“扫黄打非”手段研究,网络出版物传播监测管理,网络出版物发现与识别判定技术研究,网络非法传播取证技术研究等。
双方还将建立一系列合作机制,联合设立合作工作办公室,制定联合研发计划,组织专家定期研讨,共同申请并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及产业发展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建立领导不定期会晤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