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许雪毅)“最美妈妈”“火把女孩”“守墓老兵”“拐杖老师”“白菜爸爸”……2011年,网民们赋予这些可亲可敬的“草根”个性标签,并用自己的方式一一把他们顶起。
一年一度,致敬在延续,这是一份怀抱光荣与梦想的责任,当“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的聚光灯再次为这些草根英雄亮起,我们知道,网络将世界缩小,也将共鸣放大。
草根英雄承载着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善良、坚韧、自强、担当、信义,群星闪耀辉映着历史长河中深深扎根民间的“内心道德力量”,舞台璀璨见证了千千万万个草根推动历史进程的动人轨迹。
草根有力,构筑全社会最坚固的基石
“最美女孩”、“修桥大爷”、“病前孝女”、“送粥奶奶”、“彪悍抢修哥”……一批又一批草根英雄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做着三百六十行里各自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而平静的生活,有快乐,也有烦恼。他们的事迹未必轰轰烈烈,他们的作为可能微乎其微,但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昭示了一种真实的维度,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持守,总有一些美好值得追求,而平凡世界的你和我都可以做到。
这就是我们的草根,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在道德观念遭遇冲击之时,他们的所作所为构筑了全社会最坚固的基石。
当“老人跌倒了要不要去扶”等议题在人们内心纠结时,身材瘦小、目不识丁的陈贤妹毫不犹豫地抱起被车碾压的小悦悦,阿婆的想法很简单——“管不了那么多”“总要有人去帮助。”对此,新华网网友石述思认为,“像陈阿婆这样的人出现得多了,一定会唤醒大家内心为民的良知,去勇敢地帮助别人,而不担心被讹诈、而不担心自己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当“金钱至上”“信义是否渐成稀缺品”等论调引发大家思考时,重庆“棒棒”郑定祥在寒风大雪中苦苦寻找雇主五天,身着单衣,冻得发抖,却从未动过袋子里的棉服;而为了60多年前对战友的一句承诺,86岁的欧兴田放弃天伦之乐,拖着病弱之躯,自带干粮,两年内四上北京、走访六省,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为2400多位牺牲的战友守墓30年。
当一些人把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系时,64岁的陈杏娣在春运时节每天5点钟出门,把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和姜汤送到排队买票的外来务工者手上。在她的影响下,十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一批放寒假的小学生,甚至连台湾籍志愿者都加入到“送粥奶奶”的队伍中。网友“小萱萱”认为,一位花甲老人以她的身体力行,给予他人帮助和温暖,这种温暖还唤起了大家心底的善意,号召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队伍。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环境下,陈奶奶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人间的大爱。网友“囧囧毛”说:我们无法改变世间的苦难,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出微小的爱。即使只是微小的爱,也是有价值的。
此次,“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历时一年,先后进行了4次季度评选,60位(组)在网民中有较大影响的草根人物成为年度候选人,他们的背后是庞大的草根群体。
正如网友“乐水山翁”所说:看了“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候选人的简要事迹,我想给每个人投上一票。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有的是老人、残疾人或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人性之善、大爱之美、道德之光。面对他们,大家的心灵都会得到净化和升华。感谢网络,让这么多“草民”成为英雄。
网络无疆,释放微时代最强大的能量
随着一条“老成渝路暴走7天6夜,只为到重庆找份工作”的微博被广泛转发,原本无人知晓的四川资阳小伙子荆卫权被冠以“暴走哥”之名,进入无数网友视线。
浙江一位干部记录地勘队员生活的微博,受到成千上万“粉丝”追捧,地勘员这个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冷门群体”瞬间成为“网络红人”。
微博、网帖、网络视频……网络时代全民性、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草根英雄从庞大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他们可以是“拾道德之荒”陈贤妹这样不会讲普通话的阿婆,可以是“愚公支书”王光国这样平时不上网的基层干部,也可以是6岁“养家男人”赵帅这样尚未接触电脑的农村小孩子,所有这些都不妨碍他们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不妨碍他们成为网友们“顶起”“致敬”的英雄。
而网络带来的不仅有“围观”,还有现实的改变。面对重庆有关方面和广大网友在两天内提供的30多份工作和莫大鼓励,荆卫权说:“重庆真好,网络有大爱,这是我人生中感受到的最大一次温暖……”
网络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一些草根人物也善于借助网络力量,在网上网下传递“爱的能量”——
“80后”姑娘周晓娟利用甘肃省血液中心搞献血者联谊活动的机会,收集有相同血型的献血者的QQ号,创建了“熊猫之家”QQ群,利用网络来为大家服务。
“最美志愿者”王晰昧放弃都市“金领”待遇来到帕米尔高原支教,她通过微博请网友“转发捐助信息”,短时间内得到网友热烈响应。牙膏、铅笔、棉衣、复印机、电脑……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解决了孩子们的燃眉之急。
6年来,以网为媒募集善款80多万元、为460多名贫困生铺平求知路的“英子姐姐”刘发英说:“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罗的网民力量却是真实的。”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利用网络挖掘更多草根英雄、呼唤更多爱与美好成为许多网民的自觉追求。
因为新浪网民“石门拍客”拍摄的《无腿老侦察兵10年荒山栽树3000多棵感动省城市民》视频被多家网站转载,河北省井陉县62岁退伍伤残老兵马三小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石门拍客”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以前在街上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而现在主要拍一些让人感动的“小人物”,迄今已经拍了上百人,“比起娱乐和炒作,我越来越喜欢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草根英雄健康积极,我觉得社会需要这些。”
“不管是拍客,还是微博,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人更应该担当一种道德责任。”在知名网民“芝麻拍客”刘远祥看来,拍客拍摄、上传到网上、网友评论转发,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网络可以借此放大很多正面的力量,给人温暖,催人向上。
此次“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公众投票吸引近千万网友参与投票,投票专题点击量超过3亿次,在网上网下形成“顶起心中草根英雄”的热潮。
而日前,多家网站发起寻找身边平凡人的感人事迹的活动,如新华网发展论坛发起“征集感动”系列活动、搜狐与《京华时报》合作发起“寻找平凡的良心”系列活动、腾讯发起“拒绝冷漠 传递温暖”活动等,也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
人间有爱,谱写时代最动人的旋律
“我们真的需要充满阳光正气的平民英雄!”“人间有情,不仅是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普通人身上迸发出来的大善和大爱,让我们触摸到人性的光辉和温暖”……自从“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众多网络媒体和论坛社区的高度关注,网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活动,并纷纷留言、评论。
网友“淡泊心境的兔子”说,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让我们发现社会中依旧有人坚守道德、不趋利,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而且这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平凡人中的“小我”也可以成为社会中的“大我”。
“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是在成功举办“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的基础上举办的,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评选“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的网络正面典型。国家级媒体为草根英雄搭建璀璨舞台的努力获得了网上网下诸多肯定。
南昌晚报编辑李红说,正是有“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这样的一个平台,像“举车救人”的农民工、“最美小姑娘”夏娟等许多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不平凡事迹才被广为颂扬,他们的朴实善良和人间真情才不断获得社会的弘扬,引起人们内心的震动,从而启迪心灵和情感。
太原华北广播电视学校伊文臣提到,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需要倾听网民的心声和意见表达。新华社通过这一评选活动,真正走到了广大网民中间,与网民一起被草根英雄感动,同时,新华社作为这一活动的发起者,又成为了网民的“意见领袖”,为网民提供了表达心声的窗口,使社会上的草根之美被更多的人熟知和赞美,这也正是评选活动的价值所在。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沈阳认为,网友追捧草根英雄的热情会越来越高,一方面草根英雄和网络意见领袖既起到凝聚时代渴望共识的作用,同时又实实在在逐步展现出线下动员参与慈善、公益、环保的能力。网络一方面重塑和重申了道德重建和精神救赎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可行性,同时也消解了无限度的追求高大全的不切实际的道德空想主义。人人都可以做小的好事,不求至善,只求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