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2日,协和医院医务人员集中义务献血。(资料图片)王海欣摄
血荒年年有,今冬更严重。受郭美美事件、网传千袋过期血流入医院等事件影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经历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加之气候影响,预计“年采血量同比下降严重”,京城多家大医院的用血手术亦因此延期。“血荒”这个关乎性命安危的字眼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记者探究其因发现,除公众信任度外,对无偿献血存误解、返血报销政策复杂、全民献血未普及等亦是其积弊之处。
去年12月28日,市血液中心宣布,将开展9项动员活动,包括进企事业单位宣传号召无偿献血、献血车定期进高校等,但这能否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还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现状
400毫升血血虫开价1300元
2011年12月31日,首都献血服务网显著位置滚动提示着本市血库的库存情况,其中红细胞库存A、B、O、AB型血均显示为“紧急献血”。
1月1日,新年第一天,张先生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在北京一家大医院住院部血液室外,攥着血虫的身份证,他踟蹰着。血虫开价400毫升血1300元。为治疗腿部肿瘤,他和朋友顾不上在家过年,去年年底从鄂尔多斯赶到北京,好不容易住进医院,但却没想到,医院“没血”。
张先生朋友的手术定于1月4日,院方告知,病人手术需备400毫升血浆,家属需“自筹”。“为血所困”的张先生只得找到血虫欲买血,却被开了个高价。当和血液室医生说明情况后,医院网开一面,同意为张先生的朋友提供血浆。“只在电视里听说血荒,没想到北京这么大的三甲医院也‘没血’。”张先生觉得不可思议。
张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从多家三级医院获悉,临近春节,各类手术需求积聚,但面对血液供不应求、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窘境愈发严峻。宣武医院血管科一主任医师表示,这两年“缺血”情况一直存在,去年更为明显,包括胸部、脏器等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多需患者家属“互助献血”。
2011年的最后一天,在北京市血液中心的官方网站——首都献血服务网上的显著位置,滚动提示着本市血库的库存情况,其中红细胞库存A、B、O、AB型血均显示为“紧急献血”,血小板库存提示中,除了B型和O型为“欢迎献血”外,A型血和AB型血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团体无偿献血动力不足
“靠天吃饭”的街头血液采集跟不上用血速度。龙年春节后,北京市血液中心的采血车要定期进高校“募血”。
北京医院众多,临床用血量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加,但“靠天吃饭”的街头血液采集却“跟不上趟”。
如何提高献血率,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之一,市血液中心在去年12月底表示,血液中心将在龙年春节后联手多家高校开展采血车定期进校园活动,旨在每月或每周定期进高校“募血”。
此事引发公众热议,“采血车应定期开进政府机关”“义务献血应纳入公务员政绩考核”等言论在网上沸沸扬扬,建议团体无偿献血途径和方式应多样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的比例。业内临床专家认为,本市无偿献血采集渠道过于单一。同时,从有偿到无偿献血,在过渡转型的过程中,无偿献血的理念还未在公民中广泛传播,献血和用血观念均需改进。现在依然缺少措施,可以广泛调动起全民参与献血的积极性。
目前,本市九成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对此,市血液中心相关人员坦言,相比于市民街头无偿献血,团体无偿献血可有效提高本市血液库存,自去年11月在全市范围内发出“献血动员令”后仅三天,团体无偿献血就达到近1500单位,与献血淡季时全市数十个街头采血点的日采血量相当。
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团体无偿献血是本市无偿献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因缺少相关激励机制与考评优先机制,目前只能靠采血部门“单枪匹马”的号召和动员,收效自然未达到预期(占献血比例的40%),所占比例不足10%。
合理用血行为待规范
提高献血率的同时,规范临床用血更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开源节流”是保障本市血液库存稳定、临床用血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关键。提高献血率的同时,规范临床用血更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主任李碧娟曾透露,在一些省、市综合性医院病历抽查时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血的比例超过50%,主要表现为过度输注红细胞、“少量血”“安慰血”“搭配血”、滥用血浆等现象严重。
“现在采供血机构采血量下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是多因素造成的”,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表示,一方面,并非所有手术都适用于输血或大量输血;另一方面,输血的合理剂量尚无严格的标准和适用范围,因此,对输血适应证和剂量掌握对医生是个考验。
血液供应与临床用血的矛盾不断加剧,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如何杜绝不必要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用血大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将单病种用血量作为病房绩效考核和评优指标。实施综合的血液管理措施后,医院2011年平均每例手术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比2008年减少逾五成。
献血者用血手续被指繁琐
各地献血奖励标准、用血返还标准等不统一,有些献血者用血后,要通过邮寄相关票证等方式,到献血地报销费用。
在不少献血者看来,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主要的献血理由。但实际上,因缺少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
“5年里,我在广州、北京等多个城市献过血,每次都是200毫升,但我爱人手术住院想享受用血福利时,却发现不是一般的麻烦”,家住大屯的朱先生抱怨说,要先支付近千元用血费用不说,还要拿着身份证、献血证、住院明细等到区县献血办报销。
按照北京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10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自献血者献血之日起10年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献血时方便无阻,用血时为什么这么复杂?”朱先生不解。
“献血容易用血难”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热情。各地献血奖励标准、用血返还标准等不统一,有些献血者在用血后,要通过邮寄相关票证等方式,到献血地报销用血费用。
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存误区
临床使用的血液本身不用花钱,大家为200毫升血支付的费用,是血液从采集、保存、检测到运送等环节支付的成本费。
“血液中心是公益机构,无偿献血毋庸置疑,但用血时为什么要交钱呢?”不少市民想不明白,200毫升“爱心血”在医院的价格却高达300元左右。去年8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关于“无偿献血为何有偿使用”报道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临床使用的血液本身并不用花钱,大家为200毫升血所支付的费用,其实是血液从采集、保存、检测到运送等环节支付的成本费。
同时,对血液和献血知识不了解是公众长期以来存在的认知误区。“献血会发胖吧?如果献过一次后不经常献的话,身体会难受吧”,听说献血“会上瘾”后,本科毕业的白小姐至今仍对献血“敬而远之”。
有调查显示,在千余名投票者中,53.41%的人从来没献过血;37.87%的人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献一次。由于担心献的血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37.33%的人会直接把血献给身边人;26.7%的人出于献血安全、用途等一系列问题,明确表示不会去献血;6.54%的人表示自己献血是单位或学校的要求,属于不情愿的“被献血”。
对此,市血液中心多次强调,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占总血液5%―10%,机体会刺激器官加快制造新血液,不会影响健康,但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和正确认识尚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
献血者用血拟不用垫付报销程序将再简化实现医院内直接结算
血荒又来了,怎么办?北京市血液中心副主任高东英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对本市无偿献血现状、应对举措、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血液费用等信息将公开
京华时报:去年,本市采血量是否为最惨淡的一年?
高东英:去年的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确实是最有挑战的一年。
京华时报:在提高血液中心公信力方面,是否会向社会公布采血量、用血量和运行成本,做到透明化?
高东英:目前,本市各街头采血点的日采血量都通过官网公示,也在探讨搞一个光荣榜,公布团体献血单位名单、献血量和血液的去向。但各医疗机构每日用血量难掌握,因此暂无公开计划。血液收费有国家标准,在供血部门都已经公开,将来会在更公开的媒体平台公开。
京华时报:在推动团体无偿献血方面,有何举措?有消息称,团体献血量会纳入先进集体评选标准?
高东英:目前来说,中央文明办对文明城市/区县的评比条件已经有相应的要求,对文明单位的评比条件如何考量,还在研究之中。目前仍以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培养无偿献血意识为主。
预约献血实现“错峰”
京华时报:血液储存期只有35天,旺季献血量较多时怎么保证不浪费?
高东英:先预约登记再献血的方式,可以减少现场填表、等待时间,提高献血效率,同时,在献血高峰时,预约者也将被酌情错峰于几日后献血。2010年共有全血194人次、成分血621人次通过网络预约成功献了血,约占预约人数一半,成功预约但因各种原因未前来献血的原因很多,这也是今年我们要提高的工作。
京华时报:预约登记献血是否会成为长效机制?
高东英: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广献血前先预约,预约时间不仅可根据献血者和本市血库情况确定日期,还将精确到小时。今后,电话或网络先行预约将和街头非预约式的爱心献血方式并存。
用血报销手续将再度简化
京华时报:很多人反映用血报销手续复杂,在简化献血者用血流程方面有何考虑?
高东英:从这两年的社会反响来看,献血者用血时的一系列手续政策确实给其在用血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此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去年4月起,取消献血者须回献血地报销的限制,16区县献血办公室均可以实现本市用血后的返血报销。
京华时报:今年有何新政?
高东英:今年,为进一步简化用血报销流程,我们正在研讨医院即时实现用血报销的路径,这意味着,献血者或其家属在一家医院治疗输血后,只要符合北京市的用血返还血费的政策,将无需再前往献血办报销,而是在手术医院内即可直接结算,当时就享受“实报实销”,无需再“先行垫付”。
但此举涉及部门较多,尚需进一步商讨研究,且在报销系统、结算方式等技术层面需有所突破,目前,本市正在研究相关的业务方案。
人工造血技术实验室成功
京华时报:此前提到的人工造血技术目前进展如何?何时能“生产”出适用于人体或临床手术的血液?
高东英:两年前,中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着手研究,将人体造血干细胞转化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即造血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培养出具有携氧功能的红细胞,目前此项试验从技术角度来讲是成功的。
试验室的成功还不能说明应用到临床上也是成功的,而且大批量生产血液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且成本也较高,科研人员还将继续进行研究。
京华时报:冷冻血储藏技术是否真正起到错峰保鲜的作用呢?
高东英:2010年,本市街头无偿献血高峰时期较短,采血量没有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情况,没有过剩的血液需要冷冻保鲜,冷冻保鲜技术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规范用血须多部门合力
京华时报:用血量逐年递增,献血情况是否可以满足?
高东英:何为安全足量的用血本身并无明确标准。用血需求受手术疑难程度的影响,也受对手术中可采用的节约用血技术的掌握程度的影响,也受医院合理用血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影响。
京华时报:对部分医院浪费用血、不合理用血等情况,血液中心是否会联合卫生部门加大处罚力度?
高东英:市血液中心只负责采供血,也负责对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但如何规范用血和用血监管等工作是由各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处罚不在我们的职能范围内。合理和规范的用血,血尽其用,需要各部门合力实现,但作为用血单位,医疗机构有责任对血液管理、统筹使用、技术等方面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