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热闹与环保,不是两难,更不是对立。让民意在公共话题中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让传统习俗接纳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才能走出要么禁止要么放任的思维怪圈。
仿佛是一眨眼,长达7天的龙年春节假期,就在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然而,同样的热闹,却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据报道,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除夕凌晨车公庄站PM2.5的小时浓度峰值一度达到1593微克/立方米。初五当天,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城市的环保部门监测出的PM10和PM2.5数值也纷纷“爆表”,甚至超过除夕夜的指数。
过年图个热闹,结果空气污染到“爆表”,还是因为老毛病——燃放鞭炮。一直以来,围绕燃放烟花爆竹,“挺放派”和“禁放派”的争论从未停过。纵观两派观点,无非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挺放派”强调民俗民风,图个节日欢腾的乐子,认为过鞭炮声声,带来的是“喜气”;“禁放派”也是理直气壮,从安全、环境、健康角度出发,认为乱放鞭炮制造的是“毒气”。
“挺放派”和“禁放派”,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难分伯仲,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两派人数相差不大。当两派主张对立且旗鼓相当时,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支持一方打倒另一方,更不能搞一刀切,依赖权力强制推行,而应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在“禁”与“放”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保障多方利益诉求。
本报曾报道,北京市西城区新海苑小区通过居民自愿决定的方式,成功实现烟花鞭炮“禁放”。这一方式充分尊重小区居民选择权,创造透明、公开的平台,让居民充分、透彻讨论,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禁放”选择,受到居民广泛认同。
令人遗憾的是,时过一年,新海苑小区作出的有益尝试,却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孤零零一个小区的“自愿禁放”,甚至可能无法让小区“独善其身”。怎样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这一创新举措,才是化解空气监测“爆表尴尬”的一把“钥匙”。
与新海苑“自愿禁放”推广难相对应的,还有“绿色鞭炮”的出产难。鞭炮制造能否摆脱火药的约束?能否设计出新颖科学的电子鞭炮?能否制造出循环使用的环保鞭炮?“绿色鞭炮”这一设想由来已久,但至今尚无进一步开发。其实,将节日需求与环保需求相结合的“绿色鞭炮”拥有广阔的市场,这些想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该不难实现。
过年的热闹与环保,不是两难,更不应对立。一再交锋的鞭炮“禁放”之争,只能说明缺乏解决问题的支点。“自愿禁放”的基层创新、“绿色鞭炮”的技术革新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让民意在公共话题中得到最大限度释放,让传统习俗接纳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才能走出要么禁止要么放任的思维怪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