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黄的山(记者李健飞摄)
干涸的河床(记者李健飞摄)
徐选华指着远处那里曾经都是庄稼地现在成了光秃秃的山坡(记者李健飞摄)
截至目前,三年连旱后的春旱已造成云南昆明、曲靖、昭通等13州市631万人受灾,242万人饮水困难,231万人需要救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前往云南旱情严重的地区发来独家报道。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的“拖布卡”镇,在彝族语言的意思是松林环抱的村庄,但在经历了三年大旱后,四周的山已经变的焦黄,也的甚至露出了灰白的山石,干枯的河床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反射着白光,偶然有车开过便是尘土飞扬。拖布卡镇的大树脚村里原本有1300多人,由于农作物在干旱中连续三年几乎没有收成,现在已有近400来人外出打工谋生,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下午3点钟左右,村主任徐选成急匆匆跑出了家门,一个小时后回家的他显得十分疲倦,脸上也满是灰尘。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山上干的一点就着,他刚刚组织人扑灭了一场小山火。
他说:“现在我们的山太枯了,草都枯了,娃娃有不知事的,买个打火机玩玩,点着了山上的草,一下就烧起来了。其实现在也烧不了啥了,山上只有一些枯的草根了,但我们还是要把火扑灭的。倒是那个娃娃自己吓坏了,头皮被火烧了一点,手也伤了。”
徐选成说,早在前几年,全村人还信心十足的种植香蕉树,希望通过产业致富,但是现在他们都非常无奈。记者发现,在他的口中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无法”。“香蕉原来有三四百亩,现在没有了,直接无法,以前栽的都全部晒死了,全部干了,已经三年多没下雨,实在无法。”
眼看到了三月份,但是和去年一样,村子里的小春作物因为缺水已经是播种无望。望着迟迟无法下种的地,徐选成轻轻折了下身旁枯死的树枝,枝条脆生生的断开了。这样的情景让他心急如焚。
“这个地里太干了,种不下去,雨水也没有,小春种不下去,下面的荒地地盼了三五年,盼不下去了,都变成山坡了,其他的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在家里的生活无法,非常担忧。”
已经三四年了,村里的小春作物依旧播种无望,村民的生活更是艰难。魏顺昌今年30多岁,是留在村子里为数不多的青壮年了,而他们全家一天的用水只有一担。
他说:“这段时间一两担水就是最多了,多了人家也不够用,去挑水远的有一公里,现在的水越来越小,只剩下一小眼,天干了,地里种不了,种下去也没有什么收成,我们正准备出去打工,娃娃今后只好留给60多岁的老人带了。
今年54岁的唐书明脚有残疾,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儿还有两个孙子。家里的土房几乎要倒塌,而他们每天的口粮就是长的只有大拇指粗的红薯,像这样的口粮现在也只剩下百余斤。他告诉记者,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收入也不好,几乎没有多的钱贴补家里,这些红薯还是他到稍微有点湿的地里刨出来的,现在山上已经没有红薯了。”
在大树村三家树村民小组的庄稼地旁,记者惊喜的发现有条小沟仍在淌水,但随后却看到村里的一头小毛驴宁愿嘶叫着寻找地上的枯草也不愿喝一口沟里的水。村民魏荣全道出了原委——这条沟里的水含的硝实在太重了,人根本不能喝。
魏荣全:“我们的这个硝水人是不能吃的,吃了肚子相当的疼。但是没有水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这个硝水都是喂猪啊、鸡啊,猪鸡等牲口吃了就是不会长啊!所以说,浇田的时候,用了这样的水,需要的肥料需要量相当的大,放少了基本上不会长不会成熟的。如果这个地被硝水浇到了,只要一干,马上都是白茫茫一片。”
即便如此,水沟附近的200户村民也全部靠这种水灌溉,随着干旱加剧,越来越多的地泛起了碱面一样的白色,上面枯死的蔬菜被人一捏就成了粉末。徐选成随手扯了一把还留在地里黄白色的小葱,葱杆全部断成了小节。“你看这个小葱还是经常泼了点水的,都全部干的了,脆的了,其它的就更种不出来了。”
魏荣全说,他本来准备在村里种果树,后来发现浇了“硝水“的果树结出的果子都是涩的,就只好种耐旱的花椒。但花椒树也没能逃过干旱,他十分心痛。”今年的12亩花椒,已经死了4成,亏损太大了!“
从2009年开始,云南遭遇持续干旱。截至今年2月16日,持续干旱已造成曲靖、楚雄、文山、昭通、大理、临沧等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17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仍无有效降水,3到4月,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