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13日刊文说,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越来越成为世界最关注的会议。响应敏感的事情在两会中源源而现,令人欣慰的是,相关部委高官和省领导都不回避,坦然应对,这无疑彰显中国民主政治的悄然进步。
文章摘编如下: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越来越成为世界最关注的会议。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有300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近900名,港澳台记者600多名。响应敏感的事情在两会中源源而现,而令人欣慰的是,相关部委高官和省领导都不回避,坦然应对。如10日下午举行的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对于当日记者抛出的诸多“敏感”话题,这位中国“60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没有回避表示,他的情况都向组织作了报告,没有裸官这个问题。
委员敢提高官敢讲
又比如,因“宰客事件”而引发的海南旅游市场整顿,成为记者们竞相发问的“敏感点”。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当天表示,对于欺客宰客,要做的是依法治理,他们也在进一步完善监督和事后追溯,绝不允许给商家欺客找理由。对于经营者,就是诚信经营,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管理,依法监督。
会内会外十分关注的改革问题,广东代表团则选在开放日专门谈论改革。时下,中国一些地方改革之所以停滞不前,关键是碰到了利益格局障碍。而最大的利益格局就是某些权力机关的利益化。敢于正视部门利益等腐败现象,就能为推进中国改革指明路径。中国改革为何成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代表委员认为,改革开放历经30余年,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从改革中汲取新的动力。这样就为中国改革形成了氛围与共识。
民主政治悄然进步
当然,中国两会谈论敏感问题中不但普通代表委员敢于提,就连高官代表也敢于直言。面对敏感问题,假若选择回避,尽管可以避免是非,但却导致了官民之间的裂痕。“敏感问题”,概念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和清晰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谈“敏感问题”背后往往是利益问题,一旦被触及,容易引起特定人群和群体的激烈反应。当然还应一说的是,一些问题之所以敏感,乃因为发生突然,又因事关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大事和公众利益,公众需要知情。中国此次两会不回避敏感问题,高官带头就敏感问题高谈阔论无疑彰显中国民主政治的悄然进步。
其实,面对所谓的“敏感问题”,敢于善于应对是自信的体现。人的自信,往往遇事坦然,相信自己相信政策,更相信自己与公众的利益一致。所以说,敢于正视“敏感问题”,也显示了人们的自信。
事实上,自从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依法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来,中国各地也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对互联网的管理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民主与法治教育,治国新的理念和举措在中国内地已蔚成风气。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