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房产销售的林小姐,工作之初曾为自己报了进修班,但她很快发现每天要工作到晚上九十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连周末也难幸免,根本没时间上课。平时好不容易和朋友约好吃饭,却常因突然加班而放人鸽子,最后连男朋友都受不了冷落离她而去。因长期不吃晚餐,林小姐的体重降至不到40公斤,年纪轻轻就出现慢性肠胃病等亚健康状况。
“有工作,没生活”,是许多香港白领的日常写照。向晴轩的客户中,一些为人父母者还因为长期没时间陪孩子而内疚,多重压力下导致抑郁症。有学者指出,世界各地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香港中产阶层或许更像“中层收入者”,与西方的中产阶级并非一回事。
付出多 得到少
中产阶层被视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时下如果在香港街头问对中产人士的看法,反馈往往是“不羡慕”,甚至有中低层收入者直言“香港中产很可怜”。
一个原因是,香港中产是典型的“付出太多得到太少”阶层。在香港超过360万的工作人口中,60%的人无需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而37%的交税人口中,大部分为中产人士。香港约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请经济适用房。而中产的收入刚刚超标,住房问题完全需靠自己打拼解决。
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教育以及财政“派糖”方面,中产也常常是“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受到特殊照顾。收入符合标准但“不认为自己是中产”的港人苏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富豪及地产商虽交税多,但因其特殊地位会在产业政策等方面受到关照;草根阶层则因收入较低,能够进入与民生有关的诸多社保扶助体系;只有中产阶级,处在“大把交税看不到回报”的境地。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中产人士恰好又不太会“哭”。他们大多务实、理性而忙碌,因而政治上没有多少情绪化的表达,也没时间去街头为自己鼓呼,很自然地因缺乏媒体和政团代言人,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